顾名思义,也就是学习匠人能力的地方——相比之下,虽然像是黄月英为名誉校长的南阳大学,也开设机关学专业,鄱阳大学也开设农科专业,但这类都更多的教授原理,本意是鼓励创新与设计。
而在匠学中,则是完全以实用为主,令学员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操作那些笨重的真气机,也就是变得可以胜任技术性更强的工坊职位,哪怕字都没有认全,也不耽误教学。
其实现在也已经有试验性的匠学在开办,主要是工部和礼部联合负责,礼部仅负责“开办”的手续与准备,内容由工部汇总。
相比之下,匠学不需要学考之类的条件,只要交钱就能上——楚国现在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给匠学补贴。
不过匠学的好处时,完全可以和私坊、官坊对接,定向培养专门的人才,自然这部分“束脩”……也就是学费,也有官坊或私坊垫付,之后签个三年契、五年契,甚至十年契即可。
此举其实引来了不小的非议,不过压力并不算大。
毕竟在如今的时代,工匠往往也都是有“传承”的,否则也不会有诸如“传男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说法,如今一下子变成完全开放、只收些束脩就能学到的内容,肯定有一部分民间工匠不满,但是……
白图现在想要扛守旧士族的压力,都简简单单,有大批的拥趸愿意为白学张目,本来就地位不高的匠人,又能造成什么压力?
更何况真正顶尖的匠人,大多可都在工部——工部博士,位同楚国官制中的四品官员,甚至几位在中大型、巨型真气机,还有其他几个重要工程上,取得了巨大功勋的工匠,都已经被封侯……
对于这些顶尖工匠来说,地位的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虽然只是没有封食邑的几个关内侯,但也已经足够鼓舞人心……这些人肯定是和楚国一条心的!
而且工坊主们,本身越来越需要有些知识的工匠,令中层工匠们在这方面,也得到了许多实惠。
相比之下,工匠不仅声音忽略不计,何况工匠本来就是工坊兴起后,受益匪浅的群体,不可能大规模的反感楚王。
而且很快这些中底层工匠就发现,因为需求的急剧提升,匠学对老师的需求也很大,很多都已经“真香”——虽说要将这些能够产生实际效益的半垄断知识,向大批的学员公布出去,但是……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原本在楚国的“学考”,在计划中是以大学为单位,各自在期限内进行考核,不过因为楚国本身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