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官,某家也是情非得已啊!”
在燕山路经略安抚使司内“劝进”的人们,已经喜气洋洋的散去了,武好古便将不知所措的杨戬请进了一间清净房舍,置上香茶,先看了那位走马承受带来的赵佶的密诏手书,然后就开始和杨戬促膝谈心了。
听到武好古所言,原本六神无主的杨戬似乎又看到了一点希望,小心地问:“节帅是想让咱家给官家带什么话吗?”
武好古一笑,将手中拿着的赵佶的手诏轻轻摆在了眼前的案几之上。在这份手诏中,赵佶对武好古倒是好一通安抚。不仅主动承担了这场“北伐之误”的责任,而且还提出要把庆德公主赵玉盘许给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
既然赵佶有情有义,那心地纯良的武好古当然也不能当个无情无义的小人了。
“大官,”武好古苦笑,“你现在一定以为某家在燕京的所作所为已经够得上谋反了吧?”
“这,这,这是哪里话来?您对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啊!”杨戬刚刚放下一点的心思又提了起来,心说:咱家可知道什么叫成王败寇的……您还没败呢,当然不是寇了,说不定还是真命天子呢,咱家可是第一个劝您当幽州节度使的!
看到杨戬的反应,武好古淡淡一笑;“大官,某家说的可是心里话啊!官家对某是有知遇之恩的,某家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如今的所作所为,既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报官家的知遇之恩啊!”
这话是真的!
赵佶对武好古的确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赵佶的提携、庇护,武好古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今日的成就。而武好古现在的所为,一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另一半也是为了赵佶。
“节帅果然是大仁大义之辈,咱家佩服的紧。”杨戬满脸堆笑着说。
“大仁大义是不敢称的,只是有些许为国为民的心思。”
武好古道:“本朝的那点规矩,大官想来也是知道的。科举闻达,以文御武,武将不过是走卒而已。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观,但是大方向仍然没有变。本朝的武人倒是习惯这样了,可是燕地的情况不一样啊!燕地是石晋时入的辽,此地的显贵之家多是昔日幽州镇将牙将之后,不仅重武轻文,而且还是世选门阀……大官可别以为人家和开封府的那些将门是一回事儿。完全不一样的,人家是有宗族、门客、死士、部曲、私兵、城堡的豪门!趁着这次燕地大乱,不少豪族都乘势而起,虎踞一方了!
比如镇州赵氏准备拿下滦州;平州张家要在老家平州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