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山水险要。刘备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明虚务实,陆逊精通兵势,他们不是据守山林,就是陈舟江湖,短期内难以攻灭。陛下贸然以天威临之,也没有必胜把握。臣以为应该先文后武,修文德以服远人。”
贾诩并没有正面回答谁先谁后,只是主张先文后武,恢复经济,与吴蜀相持,等待天下有变,再伺机而动。
曹丕觉得此法太缓,恐有生之年都难以一统,遂决定效彷光武故事,先吴后蜀,在位七年间,发动了三次攻吴战役。
但先伐吴的策略并没有取得进展。魏吴两国在淮南荆北地区形成了胶着对峙的态势。面对难以逾越的长江天险,魏国无能为力。
曹叡登基后,延续了这种策略。
其实自从曹叡登基尹始,除了应付诸葛亮北伐而被迫兵发陇右、关中、汉中的少数几次兵马调动,魏国的主力军一直都停留在中原中南部和东部,以防范头号大敌东吴。
那场持续一年零七个月的汉中之战,让魏国君臣都深刻意识到,蜀汉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如果先攻蜀汉,魏国就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魏国主力军队必然会深陷巴蜀间崇山峻岭,难以脱身,继而动摇魏国东面和南面的江北防线。
毕竟,以魏国如今的国力,并不足以应付东西两线同时决战。
尤其是夷陵之战后,吴强而蜀弱。东吴是同盟内战的胜利方,实力大大超越了蜀国。在蜀国暂且不足为虑的情况下,曹魏只能优先考虑东吴这个最大的威胁。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自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来,蜀汉忽然加紧了吞并西羌的步伐,短短两年便吞并了五部羌人,整个凉州诸郡彻底暴露在蜀汉眼皮底下,这样的态势令魏国朝野震惊。
不得不改变策略了。
曹叡暗暗打定主意。
七月(230年),曹叡召集百官,商议聚兵关中,先退诸葛亮,再反客为主,兵伐汉中。
司空陈群进言道:“陛下,五丈原易守难攻,聚兵再多亦于事无补。而羌地遥远,马谡难缠,臣以为,不若从子午道进发,直指汉中。”
“诸葛亮若闻知道我军去攻汉中,必然回师,如此关中之围可解;若诸葛亮不回师,则我军可乘机去取汉中。”
“此乃诸葛亮前番所施‘围魏救赵’之计也,今以此计还施于彼身。”
曹叡大喜,即命武卫将军曹爽,前锋夏侯霸统领三万人马,出子午谷去攻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