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又面临了毕业的时间压力。
那我只能选择一些没有意义但是能够发论文的结果来做。
然后博士毕业出来之后就是博士后,助教,几乎每个头衔都伴随着绩效考核和时间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学术界好像越来越难做出好结果,大量没有意义的论文充斥着各类期刊。
科研的难度变了,考核机制却一直没有发生改变。
这个问题不是华国独有的问题,是全球学术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只是和华国相比好一些的地方在于,国外的学术界在毕业进入高校后,成为terack考察序列里的一员,这个绩效考核的压力不会很大。
同时你在完成之后,是真的能够拿到编制,成为终身教授的。
而国内定的绩效考核压力大不说,还有可能明明说好的考核任务,可能因为后面几年招到的青年教师更优秀,然后突然把给你的条件变了。
国外有两个岗位,那就招两个人,制定terack考核计划。
国内是有两个岗位,那我招两百个人,这两百个人好好厮杀吧,厮杀出来的胜利者,我还有可能再给换了。
这样的养蛊环境下,不搞数据修饰不搞唯论文论才怪呢。
你花时间去搞有价值的问题,那就等着三年时间没有做出结果然后被毕业吧。
科学城正式开始运行之后,申请人数里最多的就是华国人了。
科学城的考核机制对从养蛊里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人来说,简直不要太容易。
而且对于华国的科学家来说,只要你成为了教授,是可以同时在多个地方任职的。
像西财经济学院之前的院长dybvig,拿了202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西财任职的时候每年就只来一个月。
而科学城的约束是非常弱的,几乎可以说没有约束。
他们可以在本国工作,想来狮城的时候再来。
科学城的研究员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准入资质,获得之后能够随时进入科学城,享受对应的福利待遇。
郑理并不在乎你是在哪里做出来的成果。
你在华国还是在阿美利肯,还是在英格兰做出来好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科学城都会认可。
当然这里的研究成果需要是你本人做的,你本人的贡献至少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由于最终的成果认证需要回科学城进行,早在十多年前郑理就弄了一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