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一定吧,七娘这一路走来顺风顺水,绝不是一个‘运气好’可以解释的。
一定有其他的原因
……
第二天,青州的百姓们还想着昨天李记的掌柜说的话,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大早的便来到李记粮铺门前确定真伪。
不多会儿的功夫,李记的门前便聚集了上百人。
以至于,李记的小伙计卸下门板后,被门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吓了一跳。
排队的百姓们,可不管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吓到人,见李记的大门终于开了,忙挤上前,急乎乎的问道,“小哥儿,今天粮价多少?”
“厄,粮价?”小伙计被吓得不轻,听了对方的话,呆呆的重复了一遍后,这才回过神儿来,道,“昨儿我们掌柜的不是说了嘛,今天普通稻米每斗二十五文”
“呀,真是二十五文呀,天,早知道昨儿就不买这么多了”
“可不是,我昨天足足买了四斗稻米呢,够我们一家子一个月的嚼用”
“哎呀,别废话啦,既然粮食降了价,咱们就赶紧买吧,谁知道明天又是什么价?”
听了小伙计的报价后,人群里发出一阵又一阵的议论声。
不过,大家还是被前些日子飞速上涨的粮价吓到了,见粮食终于落了价,也不敢抱有还会降价的幻想,赶忙凑上前来购买。
这边,李记的伙计们已经摆开了售粮的家伙,后面仓房的伙计也把一包包的麻袋搬了过来。
排好队的百姓们见了,连忙举着铜钱,扬着面袋子,争相抢购。
一时间,李记的门前称量的吆喝声、百姓们的叫嚷声汇成一片,热热闹闹的羡煞周围其他的店铺。
尤其是对面的郑记,门口那块写着粮价的牌子早就被摘了下来,售粮的窗口也全都打开,小伙计们守着成堆的粮食严阵以待。
只是,门前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没有半个买粮食的人。
大堂里,郑三阳阴着脸站在门口,两只眼睛闪着灼灼的光,死死的盯着对门。
“东家,昨儿小的算过了,他们至少卖了三百石粮食。”
郑掌柜此刻也没有了昨天的张狂,垂手躬身站在郑三阳身边,小声的说道。
“三百石?你只算了李记的,除了李记,昨天钱记也卖粮了,而且钱家的粮铺比李家的多,他们至少买了五六百石。”
提起钱家这个墙头草,郑三阳就恨得牙痒痒。
早在会战开始前,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