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离子阱参数。
徐佑在脑海中,构造出拉普拉斯方程、牛顿运动定理、马修方程等等方程式。
这其中,有最基本的物理定律,也有非常复杂的方程式。
而当他们汇集到一起时,其复杂程度是难以去估量的。
即使是超级计算机,也很难对所有的方程进行联立求解。
不过,再有了计算能力更强的算经量子计算机的帮助后,这些方程式便不再是不可求解的了。
“嗯……出来了!”
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徐佑终于得到了理想中的结果。
这其中,一组非常关键的数据,就是马修方程中的“a”与“q”了。
这是马修方程中的参数,与离子在离子阱中各方向的运动轨迹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要准确的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但更为棘手的是,这些方程中的解,还包含着“稳定解”与“不稳定解”。
如果一个解是稳定的,那么离子的振动幅度,在t时是收敛的。
而如果一个解是不稳定的,那么离子的振动幅度会随着时间呈指数增加。
在解是不稳定的情况下,离子的振幅会增大至r0,从而撞击电极而消失。
想要得到有意义的数据,必须要解出稳定的解才可以。
又是一番紧张的计算,徐佑得到了方程中稳定的解,并进一步对电磁场中的各个参数进行着修正。
完成了前面的工作之后,徐佑开始对离子阱的尺寸参数进行着设计。
之前的这么多工作,都是为了在尽可能保证离子阱的量子计算性能的前提下,设计出最小型的离子阱结构。
也就是说,要得到尽可能小的LIT场半径。
在前面的工作准确完成的前提下,之后的工作也变得顺利了很多。
不知不觉中,徐佑已经一点点完善了小型化离子阱结构的设计。
“按照这样的设计,是可以将整个量子计算机的机箱,控制在二十寸的立方之内的。”
这样的体积,虽然还不能用“轻巧便捷”来形容,但在量子计算机界,已经是非常迷你的尺寸了。
与此同时,徐佑还能够把这个离子阱设备做到二十个量子比特,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量子设备的计算能力。
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后,徐佑从大脑彷真模拟状态中退了出来。
这一次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