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设计。
但毕竟理论与实际并不完全划等号,只有真正做出了理想中的实验结果,才能证明理论是正确的。
这几个月来,吴鸿也一直等待着实验开始的这一天。
而今天的实验结果,终于证明了这个新型光源结构是成功的。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纠缠光子对的实验吧。”
相比单光子,纠缠光子对的收集效率会更低一些。
但只要能达到50%以上,就算是比较不错的效率了。
在完成了几组实验之后,吴鸿再一次进行着效率值的修正。
与单光子不同的是,这一次,需要对双激子态准备效率和纯度进行修正。
而当看到修正后的收集效率后,大家的心情再一次振奋了起来。
“75.4%!已经大大超过50%了!”
能把纠缠光子对的收集效率,做到这样的一个级别,已经是非常震撼的一个数据了。
这一下子,整个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也终于可以稍稍释放一下几个月来压抑的心情。
这个有关华夏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课题项目,在大家的心里,意义都十分的重大。
即使短期内无法对外发表科研成果,大家也并不会因此而忽视这个项目。
作为华夏顶尖的科研人员,他们都想为国家尖端科技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儿贡献。
“好了,都沉稳点,实验还没结束呢。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
王相武努力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心情,督促大家冷静下来,继续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仅仅高的收集效率,并不能完全代表光源结构的实用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光子的纠缠保真度、不可区分性的测量。
在持续几天的实验之后,各项数据也都完成了测量和修正。
除了非常高的收集效率之外。
光子的纠缠保真度,以及光子的不可区分性,同样在非常高的范围内。
“通过光栅分光,将激子光子和双激子光子分别送往一端,我们最终得到了88.6%的纠缠保真度。通过对两个激子光子的干涉测量,激子和双激子光子的不可区分性,也分别达到了90.1%和90.3%。”
对于这样的结果,实验组也再没有了任何的奢求。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徐佑所设计的新型光源结构,都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