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冒尖了。
毕竟兄弟部队不容易,他们铁三角集团军的将士们开着坦克,驾驶着装甲车的时候,兄弟部队的将士们甚至连坦克摸都没摸过呢!
干脆把缴获的装备弹药留给更需要的队伍。
尤其是西部根据地这些年军工厂的发展壮大之后,装备弹药基本上是自产自足,也不差这仨瓜两枣的。
原来,按照总指挥部的命令,战略反攻阶段全面展开之后,在伪满洲地区,北向挺进作战的八路军三线攻击群果断向东部的日军最后的占领区展开反攻。
最终结果嘛,机械化程度最高,具有绝对的装备优势和火力优势的北向攻击群的进攻速度自然最快。
借助机械化装甲部队的优势,几乎是一路横推。
从43年年底,八路军北向进攻部队顺利攻破伪满洲西部防线,并成功挺进伪满洲,在北中南三线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以来。
一直到全面战略反攻展开之前,西部根据地的八路军与东部占领区的关东军一直处于相持局面。
但是这将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孔捷可一点没有闲着。
一方面是大力发展西部根据地,加强与盟军各国在各方面的合作,促进根据地各式工业与军工业的发展,同时大搞强军建设。
另外,孔捷一直秉持的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
利用经济优势碾压日军占领区,利用宣传攻势消磨日寇的气焰。
这在华北地区被八路军部队运用的可谓炉火纯青,并通过一场场实战,积攒了相当丰厚的经验。
在伪满洲地区展开之后,效果果然十分显著。
再加上稳固的根据地和强悍的军事力量作为基础支持。
日军遭受八路军的军事威胁之后,又改变了最高战略,企图将伪满洲地区的物资掠夺转移回本土,进一步导致了东部占领区的经济和资源进一步的紧缩下滑。
伪满洲的经济重心在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从东部地区逐渐向八路军的西部根据地倾斜。
到总指挥部的命令下达,八路军的全面反攻阶段正式展开时。
负隅顽抗的关东军最后占领地区的经济早已经接近崩溃的局面。
此时的关东军也早已经不复精锐,装备水平下滑的厉害不说,部队的后勤根本得不到保障。
特别是与八路军打经济战的一些占领区的小鬼子们,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人口也是大量的向八路军西部根据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