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左侧,唯一的一块团蒲上席地而坐,和丞相孔寒友遥遥相对,席地坦然而坐。
“丞相大人,请赐教!”
楚天秀笑了笑,说道。
“皇上命你为科举主考官,全权负责科举考试。
本相本不该干涉。但是科举乃国之大事,为国选官,关乎我大楚皇朝的千秋基业,本相也就不能不开口了。”
孔寒友看了楚天秀一眼,淡然扬声道。
“科举考试,为皇帝选官。
臣子,上面是帝君,下面是百姓。臣子的职责是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百姓。
我儒家各部典籍,皆是讲述为人之道、臣之道,上尊君下爱民。
官员,尊君爱民为首要,何必在意细枝末节?
自己不懂枝节也不要紧,招募一些懂的小吏,辅佐官员即可。
反之其它博杂的学说,农家、墨家、杂家等,都乃是大谈枝节细末。讲匠人如何打铁,讲农民如何善耕,织女如何织布...这跟当官有什么关系?!
这些学说,本身没错。
它们在民间自行传授便可,完全不必放入科举考试之中。
科举考试只有一个重任,那便是‘为君选官,尊君爱民’,而不是选拔技艺高超的匠人。
故本相以为,只需以五到十部儒家经典为典范教材,以固定的教材进行科举考试,选贤任能。
其余学派,不得入科举。
却不知小昏侯为何,死死抓着这些博杂学派,细枝末节不放,尽数放入科举大考之中。
混淆了‘为君选官,尊君爱民’,这个核心?”
孔寒友这番论述,也不纠缠其它,单刀直入,直奔科举大考选官的核心而去。
死抓这个核心,其它任由小昏侯狡辩,他都不理会。
“好,说的太好了!”
“正该如此!”
“朝廷选官,‘尊君爱民’为第一。其它细枝末节,都是累赘,根本不重要。”
“科举大考,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场的上千名众儒生们面色红润,顿时高声叫好,甚至激动的喊出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口号。
“深有道理,毕竟是选官,而非选匠人...当官之人,其它学了,也没什么用啊!”
那些旁听众多的门阀、勋贵和士子们,也不由深感赞同。
孔大人讲的这番道理,清晰而明确。
诸子百家之中,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