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君王,都喜欢自己的年号,觉得年号就像是一个大印,能在史书上重重的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赵曙亦是如此。 治平元年,他的年号治平,里面蕴含着不少信息。 “前些年的大宋看似大治,可国中危机重重,外部的西夏人不断袭扰,交趾也在凑热闹,辽人更是居心叵测……治平……” 空气中多了一丝春天的气息,赵曙出了宫殿,感受着这勃勃生机。 身边的陈忠珩堆笑道:“官家,治平治平,按照臣的看法,那就是大治平天下……” “胡言乱语!” 赵曙拍打了一下栏杆,然后止住了第二下,“那沈卞说大宋的文人太爱拍栏杆,诗词里也多有拍栏杆,接着就是愁绪万千。可男人哪来那么多的愁绪?所以还是少拍栏杆吧。” 他在此时突然提起了沈卞,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沈卞和沈安父子都是北伐的支持者,联想到治平的解释,陈忠珩仿佛看到了漫天血色。 “可要想对外,首先国中得安定了。” 赵曙负手转身,看着高大的宫殿,心中豪气顿生。 “宗室是个大麻烦,耗费钱粮无数,若是任由下去,那就是四冗,所以五服之外自谋生路,甚好。” “官家,宗室那边牢骚多呢!有人还说什么要去哭太祖太宗皇帝……” “不要脸!” 赵曙刻薄的道:“太祖太宗皇帝没让他们这么能生吧?生了孩子自己养,别老想着生了就不管,那和猪有何区别?” 啧! 陈忠珩缩缩脖子,觉得官家大抵是厌恶了宗室。 “建造书院极好,给他们一个出路,若是还得寸进尺,朕自然有话说。” 一个内侍疾步走来,近前后说道:“官家,三司包拯那边还是说没钱,不过给了条件……” “包拯说没钱是实话,十多万贯让三司出,他也无能为力。” 赵曙觉得世间事总是这般的有趣,“可裁减宗室优待本就是在节省钱,这个就有趣了。” 他转身过来,问道:“什么条件?” 内侍说道:“包拯说此刻出钱的宗室,一万贯保证五服之外的三代入读,五千贯保证一代入读……” 他一脸不敢相信的看了赵曙一眼。 官家,老包疯了啊! 他穷疯了。 竟然把入学资格卖的比嫖汴梁头牌的价钱还高,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赵曙抬头,突然笑了一声,问道:“包拯……朕本以为他老了,想着看看过几年让他颐养天年,如今看来他依旧有胆略,也能做事……” 内侍不知道官家为啥从一件事转到了对包拯的看法上,不过陈忠珩正在盯着他。 “官家之话但凡泄露半句出去,后果你该知道。” “是,小的不敢。” 陈忠珩摆手,内侍告退。 “此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