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不知道自己误打误撞的得了赵曙的青眼,继续说道:“今年御史台弹劾的人少了,而且有些无序……” “你说说。”赵曙真的有兴趣了。 苏轼继续傻大胆加大嘴巴,“就说上次弹劾韩相,那分明就是捕风捉影之事,可御史们还是蜂拥而上,想的是什么?臣以为都是想着若是能扳倒了韩相,那便是青史留名的功绩……臣以为,这等好名的心思不可取,当压制。” 好! 御史台求名这没错,但分寸必须要掌握好。可这些御史哪里会理会这个?他们可是连帝王都能弹劾的人,一旦帝王被他们抓住了把柄,那弹章保证能让赵曙气疯。 所以苏轼今日这么一个大嘴巴,让赵曙的心中极为熨帖,看着苏轼就难免多了许多美化。 果然是好臣子啊! 苏轼突然想起了沈安以前说过的话,大意是要和同僚们搞好关系,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某刚才说了些什么呀? 苏轼想到自己刚才说的话,不禁脊背汗湿,然后正色道:“陛下,求名之心人皆有之,臣也有,臣和那些同僚一样,只不过在求名之时,尽量多想些朝政,多顾及些大局。” 这话极为大气,赵曙点头,含笑道:“御史台今年还算是不错。” 御史台今年没给他添堵,所以自然是不错。 于是苏轼的危机又莫名其妙的过去了。 “你好生去做。”赵曙看着他,见他神色依旧从容,不禁赞道:“若是有暇,可多做些诗词文章来。” “是。” 苏轼告退,出了大殿就觉得身体一软,幸而扶住了栏杆,然后装作诗兴大发的模样说道:“某有了。” 擦! 送他出来的陈忠珩不禁艳羡的道:“苏御史果然是才华横溢啊!” 这才华不是横溢,而是奔涌。 随后苏轼就站在这里作了一首词,少顷被传到了赵曙和后宫之中,顿时引来了一阵阵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