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由朱高炽来主持安民大局的吗?怎么是吕阳获得先斩后奏的权利呢???
这个就跟朱高炽名义上是燕军后勤大总管,实际上干更多活的人是吕阳的道理一样。
燕军不是经过整编了吗?挑选精壮重编强军,老幼则是淘汰下去成为屯军的一员。
朱棣麾下的屯军不是在后方种田,他们跟着一块抵达了前线,平时就是干运输以及负责搭桥、补路的事情,大军移动时就是到了驻扎地点负责搭建营寨。
所以,那些所谓的屯军也能叫辅兵,干的就是一些杂活。
数量有个二十余万的屯军,其中的三万多在朱高煦那一路;朱棣麾下的主力则就是马军为主,再来就是接近十万在开进保定府的这一路,北平府那边有一部分还没有过来。
乱世嘛,又是军队去干活,温柔指定是不会有,哪怕是干好事也是往粗犷的方式来。
在朱高炽急赶到新城之前,负责做事的吕阳给金忠和宋礼的要求非常简单,不管用什么方法让到处瞎跑的保定百姓哪里来就回那里去。
军方干活的粗犷就是动辄开口就骂,逼急了也会拳打脚踢,遇上了实在不配合的人还会动手杀人。
实在也是不能指望现在的军队能有子弟兵的模样,再来就是乱世用重典被一再证明有效且快速恢复一地稳定的方法。
朱高炽见到吕阳的第一句就问道:“当地大族可有联络?”
“大族?”吕阳知道朱高炽是什么意思,纳闷地说道:“大明有‘保甲’。”
那是朱元璋制定的一套制度,到底是好是坏,又是怎么个历史变革,反正暂时不用去讨论。
以当代来说,也就是朱元璋在位时期,保甲制度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制度,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后来嘛……,同样的政策在不同人的操作下,会不会变得乱七八糟就不好说了。
朱高炽觉得吕阳在糊弄自己。
以朱高炽的认知,大明有保甲制度没错,乡里肯定是大族说了算,反正儒家书籍就是这么教的。那些书籍还教导统治者必须清楚哪个阶层才是国家柱石,赵宋之前认为不是大族、豪族,便是望族、世家,赵宋之后归纳为读书人才是国家栋梁,其余的阶层嘛……
当然,大明有望族,世家什么的敢在朱元璋统治下冒头就是个死。
吕阳索性也就将话明说,道:“有朝廷通知、暗示,大族岂会逗留?”
朱高炽露出了尴尬的表情。
再怎么样,朱允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