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的前程......这群无依无靠的藩镇少年还不得变成大明朝廷手中最锋利的宝剑?
九个藩镇一年给朝廷补充一万多强壮少年,按照二分之一的淘汰率和平均15年的服役期计算,朝廷手头至少可以长期保持12万——15万战斗力爆表九边少年军!
哪个藩镇还敢对朝廷不敬?一个藩镇能养得起2万精兵就不错了,而且肯定比不上从童子军练起来的九边少年军。
想当年太祖高皇帝要是想到这招,九边塞君就都老实了,而且也不必裁撤了......
看来朔方这个藩,是永远也撤不了啦!
“皇兄,臣弟的朔方军兵微将寡,在册的军户虽然有五六万,但是其中能战的不足两万。而且器械都不大精良,火枪都是榆林、延安等地打造的,而且数量也不足啊!
不过最大的难处还是没钱......上回发藩债圈的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利息都快付不出来了!皇兄,您可得救救臣弟啊!”
朱三太子苦啊!他都八年没好日子过了,一开始天天担心被东虏抓去杀头!后来又因为永远都还不完高利贷的而发愁。
再后来他哥哥朱皇帝设了个藩债的套,坑了一批湖广富商地主,帮着三太子稍微减了点困。
但是藩债虽然不用还本,但是利息得给啊!
朔方藩债发了五百多万两,百分之六的利息,一年要付出去三十万两!
而朔方藩的财政基础非常薄弱,几乎所有的土地都分配给了军户,藩镇一文钱的税都收不上来。
所以朱慈炯不得不努力发展朔方藩的工商业,通过开发花马池盐田,发展榆林和延安的铁业,开展和蒙古部落的互市交易,还有向朝廷方面贩马等方法获取利润。
但是百般努力之下,朔方藩的年财政收入也没超过20万两,加上朝廷的补贴也只有55万两,在支付了利息之后只剩下区区25万两白银,在支付了必须的开销之后,所剩就不足10万两了......
虽然所剩不多,但终究是有盈余的!所以利息都快付不出来的话,其实是在哭穷。
朱慈烺当然知道他在哭穷,不过也明白以朱慈炯的财力,的确没有能力将在册的五六万藩军都动员起来。
因为朔方藩的土地非常贫瘠,所以下面的藩军户收入也不高,只能维持生活,无力负担兵役。
如果朱慈炯想动员大军,就得发下一笔“行装银”和“安家银”。没有一两百万,是没办法发动大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