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来援,兵力得到增强后一举将敌人击败。
但这个计策的弊端就是敌人不一定会傻乎乎地一路跟着你追到颍川。
出了南阳人家就不追了,那你这个计策就会显得很尴尬。
而诸葛亮认为,刘表援军来救宛城,顺着淯水北上,不如干脆在淯水河畔对来援的兵马迎头痛击,一举将刘表军消灭。
为了拖延张绣过来支援的时间,烧毁后方桥梁,只留下一座宛桥,让张绣疑心桥对岸有伏兵而不敢过来。
此时张绣要想过河,就必须走南面育阳桥梁,绕了一个大远路,让朝廷军可以从容击败刘表。
不得不说,这个战术是有可行性的。
因为刘表的部队北上要想尽快支援张绣就只能走淯水。
否则要是走远路从穰县过安众再从涅阳去宛城的话,除了淯水以外,还得经过十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
这条路线路途遥远不说,还有被朝廷军在河对岸伏击的风险。
所以顺着淯水北上行军速度最快,且没有太大阻碍,即便中途被截击,张绣来援也方便。
而诸葛亮的战术就是,虽然张绣来援方便,可后方桥梁全断,他想支援刘表就必须要绕远路过来,可能要耽误好几个时辰才能加入战场。
正是这几个时辰,就变成了重要的时间节点,他们完全可以趁着张绣没过来之前,迅速把刘表军拿下,再回攻张绣。
这也是为什么要留下宛桥的原因。
否则你要是没桥过河,张绣的部队出城了,你都没法趁机拿下宛城。
到时候人家回去,跑进城里一躲,又是一场消耗战。
从整个布局来看,诸葛亮的计划都是可圈可点,可谓是攻守兼备,连后路都已经想好。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如果被张绣识破了桥对岸没有伏兵,只有少数人在故布疑阵,那情况就会很糟糕。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个险计。
不过诸葛亮为人谨慎,自然不可能露出这么大一个破绽,因此他是让陈暮去把叶县赵云派驻的五千后备军调过来,补上这个窟窿。
这样一来,即便不能短时间拿下刘表军,在后方有接应部队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安然撤退,不用担心战败的问题。
陈暮其实自己都没有去想什么战术打法,只是考验一下自己的学生们,见诸葛亮的战术稳健中带着一股锐意,顿时觉得不错,仔细想想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后,直接就同意了这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