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一说科举的事情吧。”
李战慢慢的坐到了位置上之后,一听说是科举,李战也来了兴趣。
要知道科举是从隋朝开始的,不过,却是唐代将科举制度化,几乎年年开考,在科举考试的选拔层次、国家主考的级别、考试内容及方法、考试科目的划分、考试程序的制定、录取后何时授职及.asxs.官阶等方面都作了艰苦的探索。
譬如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等...!
但是同时也表现出了早期的幼稚与不规范,科举还不是补充官员的主要手段,朝廷及百姓对科举考试及其中选者的重视程度亦远不如宋、明、清诸朝,对科场案查处不力,选才亦远未扩展到中下层。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繁多,而人们最重视的又是“进士”科,当时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毕竟处于早期,尚为探索阶段。
其他科目且不论,其进士科考试就始终不糊名,更无誉录之说,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其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
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唐代科举考试只是一种虚假的形式”。尽管如此,其草创之功不可抹杀。
而且李战也来了,他会为以后的大唐科举制度拾遗捕漏,当然了,现在李战是不会出声的,李战此时就是个耳朵,只是在这里听,他需要马周,房玄龄等人将科举制度的大框架给架起来。
然后才是李战的事情。
要不然你让李战一个人开始搞这个科举,那李战是真的没有这个能力。
李战就这么坐在李承乾的位置上,一直坐了近一个时辰,就听着长孙无忌等人将科举的条条框框给拉了起来,而李战坐在一边,一丝不苟的听取表现,也让李世民十分的满意。
他曾经也让李承乾来听过,只不过那个小子就好像凳子上有蚂蚁在咬一样,根本就没有再用心听。
一个多时辰后,李世民见所有人都汇报完毕后,李世民看向了李战道:“你有什么要说的?”
李战看着李世民点点头道:“陛下...刚刚听了四位大臣的汇报,我感觉一切都很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