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长安城中家家那是张灯结彩。
李世民宣布除夕之时...解开宵禁三天...这个旨意一下,长安百姓那是开心不已,除夕之夜,长安城里熙熙攘攘,人们会举行一种叫作“驱傩”的活动,大家戴上面具活蹦乱跳,意在驱除鬼怪妖孽、祈求祥瑞。
唐朝人喜欢大家族聚居,一大家子人都聚在一起团圆守岁。那个年代还没有火药做成的鞭炮,所以,快到子时的时候,家人们就会把准备好的爆竹拿出来,所谓“爆竹声声辞旧岁”,因为竹节中有空气,被火烧爆的时候会噼里啪啦地响,从而达到驱除鬼怪的寓意。
子时一到,街上钟鼓齐鸣,又是辞旧迎新的一刻。在家里“守岁”的人们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大家要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唐朝还没有压岁钱一说,有钱的家里可能会准备点金、银、珠宝等贵重的饰品,送给小孩,图个吉利。
折腾这么多也饿了,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设着酒宴,邻居们相互拜年,走到谁家吃到谁家,一路吃过去,这叫作“传座”。
唐人要喝两种酒:一是“屠苏酒”,一是“椒柏酒”。“屠苏”,本是一种中药剂,由大黄、桔梗、乌头等七种药材混合制成。因用药八品,也称八神散。所以,喝这种酒的目的,是“驱邪解毒延年益寿”。
白居易元日诗中有“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之说。可见饮酒以年齿幼长为序。从少到老一轮下来,年长居末尾者则连饮三杯,以示安慰,称之为“蓝尾”。意思是年岁最长,当仁不让地成为最末一人,连饮三杯。
还春幡,也叫春旗,是用青缯编织的一种旗帜,旗帜上绣满吉祥用语,人们将旗帜套在竹竿上置于门口,或者在各大春节活动上,树立成排,以表达人们对春节的美好愿望。
这种习俗一直到宋代还在被传承,甚至宫廷中都非常盛行? 宋朝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曾记载:“预造小春牛数十? 饰彩幡雪柳? 分送殿阁,巨各随以金银线彩段为酬.是日赐百宫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由此可见? 当时的春幡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不可缺少的春节“必备品”。
那热闹的景象? 直接将那些各国来的使臣都给看呆了...特别是吐蕃的那位松赞印加,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宏伟的热闹节日。
这种热闹以后会被松赞印加永远的刻在心中? 一直到他当了吐蕃的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