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自发前去吊唁,并且众筹为他建了一座祠堂,树立了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的正是陈景恪写的那片序文。
本来李世民还有些不高兴,这事儿不用问就知道是谁在背后操作的。
正准备找陈景恪问责,却得到一个消息,平壤民心归唐了。
李世民顿时默然不语,他自然知道是为什么。
也没有再责备陈景恪,只是警告他不要再自作主张。
……
渊盖苏文的死和高藏王的投降,尤其是后者,预示着战争的结束。
尽管大家都知道高藏王是渊盖苏文立起来的傀儡,可在法礼上他就是高句丽的王,他的降表具有法礼意义。
这也意味着存在了数百年的高句丽,国除。
李世民马上让人带着降表去劝降各个城池。
高句丽各个势力,在见到降表之后大多选择了开城投降,少数负隅顽抗的也已经形不成气候。
大唐一日而下平壤城,士气再攀新高,而异族的附从军在兴奋之余无不感到瑟瑟发抖。
大唐依然是那个无敌的大唐,天可汗虽然老了但雄心尚在,虎威依然不容触犯。
然后百济就和靺鞨就麻了,大家约定的一起反唐,你这个当大哥的怎么说没就没了?
靺鞨还好说,他们本来就生活在穷山恶水之中,大不了带着部落继续往深山老林里跑。
百济就不一样了,他们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农业国,根本就舍不下这么大的家业。
更何况他们两面临海,一面靠着新罗,另一面就是高句丽,被堵的死死的,就算想跑也跑不掉。
在这种情况下,百济王果断选择投降。
李世民并没有接受他的降表,而是派遣丘孝忠等人率军继续进攻,连下百济十余城。
就在众人都以为百济即将成为历史的时候,李世民突然下令停止进攻,并接受了百济王的投降。
而且他还没有灭掉百济,只是训斥了百济王,然后继续让他作为藩属国存在。
此举确实惊掉了一地的眼球,皇帝这是咋了?怎么突然心慈手软了。
各个藩属国则都松了口气,天可汗依然是那个英明神武心胸广阔的天可汗,不会随意就灭藩属国的,大家可以安心了。
只有少数人知道,不灭百济是为了防新罗。
陈景恪自然更清楚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李世民留下百济就是受他的影响。
有百济这个世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