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创业集团再次展示了自己的素养,会议结束之后,李世民的各项政策迅速得到执行。
先是宣布免除赋税徭役三年,此举一出天下震惊,把这些都免了大唐准备怎么建设辽东?
纯靠关内输送物资吗?那海量的物资能把大唐拖垮。
一想到这种未来,许多国家的和势力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要是大唐真的被高句丽给拖住后退,无力兼顾其它,那他们就能获得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啊。
薛延陀、百济乃至新罗,都是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其中尤以薛延陀的夷男可汗最为高兴,对于李世民的政策他给的评价是:
“天可汗老矣,仁德虽在,然王霸之心不复。”
大唐国内也是一片哗然,从未见过如此政策啊。
然后弹劾诸位宰相的奏折,如雪花一般向着辽东而来。
为啥皇帝的政令,那么多人弹劾宰相呢?
原因很简单,皇帝怎么可能会错?
且还是刚刚覆灭的辽东强国高句丽的,英明神武的贞观皇帝,更不会错。
那么错的一定是诸位宰相,他们没有好好辅左皇帝。
宰相们也知道,这个锅他们必须背,所以都选择了无视。
李世民自然不会因为这些弹劾,就更改自己的政策,朝令夕改问题更大。
与之相反的,高句丽国内的百姓纷纷感念天可汗仁慈。
涌动的暗流在短时间内缓和了下来,高句丽的普通百姓,对唐军的态度有了明显好转。
就连读书人群体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仁德世间少有,远非荣留王、渊盖苏文之流可比。
真正掌握话语权的权贵、官僚阶层则不然,他们很清楚这么做的后果,对大唐釜底抽薪的行为非常不满。
但他们却并没有采取任何针对性措施,来破坏大唐的这个政策。
在他们看来完全没那个必要,高句丽的民心能不能安抚不知道,大唐首先就会被拖垮。
他们在等着李世民自己食言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才是反击的最佳机会,说不定一举复国都不是没有可能。
之前一直都是傀儡的高藏王,也停止了私下串联,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安乐王,坐等时局变化。
也正是因此,当李世民的第二条政令颁布的时候,他们未能及时应对。
等他们反应过来,事情已成定局。
李世民的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