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炮,谁也不知道炮弹砸中了什么?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炮兵杀人放火后总是没有什么负罪感的原因吧?
此时包子脸的大男孩刘咏尧拿着一张写了不少数字的纸走了进来,他将纸递到李文华手中,笑道:“继贤哥,都算好了,我们已经找到他们的炮兵阵地了。”
刘咏尧赖着没去德国留学,而是在黄埔补了大半年的课,现在是炮七团主任参谋。他手上拿着的就是根据炮七团音测排所侦查到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敌炮兵阵地大概的位置。
炮兵不仅仅是把炮弹装进炮膛然后拉弦那么简单。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一个高科技兵种,直到21世纪仍然是。在20世纪20年代,炮兵的科技含量正变得越来越高。
首先是炮兵观测技术的发展,炮要打中全靠各种炮兵观察手段,比如光测和声测。光测就是用眼睛通过各种光测仪器来看,当然也可以不用仪器直接目测,不过这个误差就大了去咯。光测又分成几种,一是建立炮兵观察哨,二是通过炮兵前进观察员,三是敌后炮兵观察,四是通过飞机和飞艇进行炮兵观察。炮兵音测的手段则是建立一连串的前哨、音测哨和一个中央所,通过在不同的位置记录到敌方炮声的时间差距,使用公式计算出地方的炮兵阵地大概的位置。在各种光测和音测方法中一般都要通过复杂的公式来计算。此外还有测量风速,测绘地形等其他测量、测绘工作都是炮兵侦测所需要掌握的。基本上一个优秀的炮兵军官,应该是军人加数学家加野外考察人员加运动员的综合体,对头脑和体能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呃,那些杂七杂八的观测仪器都好重,没一把子力气拿不动,而且还要扛着他们翻山越岭,真是好辛苦的。
其次是大炮本身的科技含量正越来越高,由于炮兵观测手段的进步,以往那种笨重的大炮已经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在一战中西方列强的炮兵音测人员可以在5分钟内测算出对方大炮的大概位置!日本人也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没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和高效的炮兵侦测手段,想要对真正的强敌进行长时间的炮轰根本就不现实,保管让人打炮反击。现在的炮兵已经是个打了就跑的兵种了,多大炮机动性和射程提出了双重的高标准!实际上就是对冶金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炮兵需要更轻但是射程又更远而且更耐用的大炮!那种笨重的老式火炮除了当活靶子其他的价值实在是乏善可陈了。在20世纪初75mm口径的野炮差不多有1.5吨以上,到一战后1.5吨的重量已经是新式105mm榴弹炮的体重了。
川军炮兵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