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一脉在生产成本上拥有了先天优势,外加管理集中。自己管自己这一片,日子必然过得很舒服,美中不足的是发展空间有限,吃够了自己地盘的流域后,要么在电网公司不遗余力地征求更高的发电任务,要么就只能把眼光瞄向国外。说是国外其实也就是亚非拉……
这一系列根正苗红的国企之后,终于轮到了可怜的民营电力企业。
“可怜”只是描述它们受政策限制,往往一个政策突然性的变化,数十亿的投资都要打水漂,但它们之中。但凡混出头的,其老板必是文武双修,傲可雄踞一方,耸可跪舔一年的大能人,搞这个就是你造化到了,一旦熬出来,你就是神,当然在这个局面中,真正算是熬出来的两只手数的过来,其难度并不比混到省部级干部要低。
他们的思路也很清晰。
火电,搞不出什么名堂,虽然会有“集资办电”的政策出台,但旨在吸引外资,通常也就是在一个区域内规划一个电厂,之后等政策,生存空间小,环境恶劣,能收回投资就是万幸了,至于扩张?有五大四小前面顶着,不要聊了,民资火电,别说北漠,单丰州冀北这种规模的电厂恐怕都无法实现。
因此这些能人的目光很自然地瞄向了其它方向。
实际上除了核电,其它都是很好的方向。
要知道,地方政府在兴建发电设施方面是有一定自主权的,他们可以自行招商,而后共同提申请到计委(发改委),一旦核准,此事可成。
因此,与地方政府合作,抓住庞然大物们行动迟缓的契机,开发除了火电、核电以外一切的能源,正是这些能人们最重要的共同点。
之所以他们是真正的能人,就是因为要具备的条件太多了。
要一有技术、二有远见、三有政界关系背景、四有资本、五有魄力、六有耐力、七有适当的年龄、八有精力、九有左膀右臂、十有运气,十项全能方可成事。
满足这样条件的人,差不多两只手也数的过来,不管怎样,他们最终成功了,大力发展了我国的水电、光伏(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这三大部分,解决了国家在财政拨款和研发能力上的困境,提高了行业标准与管理水平。
毫无疑问,这会是张逸夫很长一段时间的目标,也是仅有的出路。
光伏不好说,但滇南的水,滇南的风,绝对是个契机,大多数人还没看到,还没行动,还没积累到足够资本和人脉的契机。
还是那句话,跟着政策走。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