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节目做出来,都会安排一个比较高大上的理念。
《郭嘉宝藏》这个节目也不例外。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文物作为历史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独特的价值,《郭嘉宝藏》正是通过挖掘文物的文化价值,使其物质文化基因在传播中得以传承。
最近几年,娱乐性质的综艺大行其道。
但是文化类的综艺也开始崭露头角,找到了适合它们的生存方式。
从《华夏诗词大会2》《见字如面》领跑当年春节档,到之后《朗读者》迅速升温、抢占话题,文化综艺进入1.0时代。
随后经过大量的“复制粘贴”,诸如《阅读·阅美》《诗书中华》《汉字风云会》等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阶段的诗词、汉字与成语依旧是绝对主角,节目的表现形式无外乎就是竞技与朗诵。
既有热度,也有口碑,而且还能寓教于乐。
何乐而不为呢。
这不比做那些动不动就要求被整改,一天到晚被人喷的垃圾综艺好吗?
就连猫厂,在林冬的要求下,也开始将重心往更有焦郁意义的文化类综艺上面迁移。
《郭嘉宝藏》是华视的节目。
但是猫厂也有投资,M站用投资的方式,拿到了第一季的网络播放权。
双方也算是合作关系。
这个合作是林冬顺手批的,他当时还以为文化类节目没有娱乐类节目赚钱呢。
观看门槛高,看得人少。
但是他最近因为《郭嘉宝藏》对这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
才意识到自己有点想当然了。
确实,每当谈起文化类综艺,大家总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这类节目只有文化水平较高、阅历丰富的“中年人”最为关注。
但事实证明,不少95后甚至更年轻的观众正是近年来崛起的文化类综艺的主流观众。
某大型网站在对《我在故宫修文物》《见字如面》《朗读者》《晓说》等一系列人文类综艺节目受众群体的调查时发现,95后观众居然超过三成。
这说明,社会的主流观念在发生改变。
脑残粉没那么多了。
不过,文化类节目的变现能力还是比不上娱乐类节目。
主打娱乐的《跑男》《华夏好声音》等节目开播即有数亿元华夏币的赞助,而《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