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妃嫔们议论纷纷,李太后清了清喉咙。
对着内殿唤道:“司徒上师!”
旋即,一位身着明黄道袍的道长从里面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八名身穿青灰色道袍、束着单髻的小道士。
武帝灭佛之后,上至拓跋皇族,下至普通百姓纷纷皈道。
长安显贵,无人不识这位司徒道长。
十年前,南秦大战,大魏元气大伤。
入秋后,又突发大旱,关陇千里沃野一片荒涸。粮食青黄不接,百姓流离失所。
就在新帝拓跋琰焦头烂额,满朝文武一筹莫展之际,道人司徒兆临乘风而来,揭下求天下策的皇榜。
这位民间传说中可换斗移星、吐雾喷云,能担山赶月、唤雨呼风的道士。
于九月初九,在大祀殿开坛做法,竟在盛秋中求来一场延绵三日的大雨。
此后,他亲赴关陇百郡,带各村各落寻脉找水;又以农桑帖,教百姓建窖储水。在朝中,由独孤长信主导,朝廷以宫家所奉家财,南下换粮救灾,终于扛过了那个大灾之年。
司徒兆临功在社稷,若非他拒受国师的封号,早就是大魏第一位成为国师的道人。
最让人敬重的是:他虽拒受高官厚禄,却顺应天命,在长安城中修筑舍所,游走大魏开坛布道,一心度化世人。
道家多隐世,他却出世为国献力。
多年来,他与太史院配合无间,推衍时历从无差错。无论是何天时,总能及时应对,保障着关中的粮产,使得国力日渐殷实。因而深得拓跋琰的信任,更常为修持道宗的李太后讲道,被奉为上师。
这些年,他随行咸阳行宫的时间,比在长安布道更多。坊间甚至有流言蜚语,猜测他与太后莫须有些私情。
司徒兆临走到殿下,拱手弓身行礼:“小道拜见太后娘娘,拜见陛下,拜见各位娘娘!”
拓跋琰颜色稍变,皱着眉头说道:“司徒上师也回京了?母后请上师来……又是要做什么?”
李太后冷“哼”了一声,指着宋凝香说:“宋贵人被恶鬼缠身,怨念横生,以至在宫中四处行凶。今日就交给司徒上师来处理吧!”
“谨遵太后懿旨!”
司徒兆临抱拳领命,右臂一挥,弟子们迅速散开。
他双手在胸前迅速结印,低声念着“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紧接着大喝一声,借势凌空跃起,拔出腰间木剑。
如影的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