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说的是,封赏自是十分的应该。然而娘娘能得到机密军情,必定离不开家族的支持。依臣愚见,对娘娘父兄、家族的封赏应当再加一等!”
先前冷场了太久,李恒宇率先那么一提,对座的杨炎自然接了上去。
唐越所说的机密军情,殿中文官可能不清楚是有多重要,或不知道刺探得来有多不易。但他堂堂大司寇——曾经的西北军左路将军,一直负责军中斥候、细作排布和敌情研判,自然知道取得它们的艰难,以及背后要流的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
哪一家有这样的能力?
又愿意在这上头花心思?
放眼宫中妃嫔的家族,若非近年来从征东军中崛起的傅家,便只能是在东齐广有分支、人脉通达的关中大姓崔氏了。
左右没有杨氏的贵女位列九嫔之上,他把话说的满一点,若被陛下和大冢宰纳入考量,便是随喜此事,即便没被他们听进去,也算是向那个将要被封赏的家族示个好。
看似随意一句话,也需要考量再三。
杨炎心中不禁嗟叹:大哥蛰伏不动,三弟领军在外,自己在京中独撑大局,还要顾及夫人宇文氏的身份,真是太心累了!不知何时,竟也有了些许圆滑世故的心思。
……
李恒宇、杨炎,各掌一府大事,一个是依附于大冢宰的李家,一个是大冢宰的妹婿。他们两人都开了口,两府属官之外还有不少职责相关的官员也站出来表明意见。
主要的意思便是,此事必须论功行赏。
情势不错,宇文衡却不急着定论,他还在等宇文烈的意思。
眼看该说的人都说的差不多了,宇文烈终于开了口,“陛下,诸位大人说的甚好。臣以为……立下军功不可磨灭!但如何取得军情也很重要,封赏的等次也应该与付出的程度有关。还请破例请出娘娘,与我等说上一说。”
他的目光扫过李恒宇,扫过站出来的各府属官,最后停在了杨炎身上。
他这个好妹婿,自娶了妹妹宇文荻之后,一直不听提点,明知道李恒宇是他的人,今日却赶着出来应和,说不准有其他的考量。
宋月怡……也是后宫嫔妃。
她的背后,尚有残存的宋氏,甚至与遍布四海的宫氏关联。
军情会不会出自她那里?
虽然可能性很小,他却不能不防!
(支持创作,请在阅文看正版。)
星河早料到事情没有那么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