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高建武下达了动员令。
高句丽以武立国。自是建立一套从上到下的备战措施。到了后期高句丽试图效仿中原,进行郡县制改革。但是改革的一直不彻底,所以国内是部落联盟五部制与郡县制的城邑制并行的,这样一个制度。
高句丽百姓分为城民谷民,住在山城内的为城民,住在野外的为谷民。具体上高句丽分五部,每部各领数谷,而每谷领数村;至于城,下属邑,在邑中有仟长,仟长下为佰长,
大城设褥萨,相当于大隋的州刺史,中城设处闾匹支,相当于大隋的郡守,小城设娄肖,相当于大隋的县令。改革郡县制后,五部褥萨权力虽受到削弱,但仍是不失为一方大城刺史,而高句丽王一贯是出自桂娄部,而桂娄部又与绝奴部世代通婚,保持权位。
所以高建武第一时间调动的,还是桂娄部本部族兵,这人数有一万之众,都是精良的战士。之后高建武再向周边中城小城调兵,又从谷民城民征调来两万之兵。这些人马都是由各自城主闾匹支,娄肖率领,人数虽众,却很杂,战力堪忧,不过守城尚可。
而真正五部的褥萨,手中虽各有数万人马,但他们所在的城都距离平壤太远了,就算得到烽火传信,一时半刻也没有办法赶到。例如驻扎在辽东城,守卫千里长城防线的褥萨渊盖苏文,他麾下所率领的是高句丽最精锐的部队,若要赶到平壤最少则要两个月。
但无论如何高建武的桂娄部,在几度抵御大隋对高句丽,率领高句丽人民不断获得了胜利,在高句丽威望很高。平壤四面城主听闻赵军从浿水溯流而上,要袭击平壤城,于是都是快马加鞭地从四面八方来支援平壤城。
在李重九抵达平壤城下时,高句丽已是调集了三万人马的大军,并且每过一天还有新的人马加入。
平壤城,为大同江和普通江两江环绕,普通江经过平壤西门,西门名为普通门。而大同江流经的平壤城东门。
虽作为高句丽京畿,但平壤城并不大,乙支文德当下令桂娄部本部的五千大军驻扎于城内,其余两万大军分为三部,分别驻扎在平壤城的东,西,南三门之前。
至于高建武率领五千王族护卫,带着宗室,贵人,以及家眷退到大城山城暂住。
要知道高句丽之意,就是建筑在山中的城堡,说得就是其族以山立城的故事。故而高句丽尤其注重对山城的建设,这一点体现在高句丽三座京都上。例如当年高句丽未迁都前,立都在卒本京,山下城为下古子城,山上城名为五女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