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事,自有朝廷派出官员来顶替职权,管治地方。
可眼下,朝廷早已名存实亡,而城中其他官吏人等根本就没那个声望和能力来取代那两位大人的位置,这可如何是好?
难道整个汝州就要因这一场的变故而彻底分裂,各寻出路了吗?
怀着极其忐忑又茫然的心情,整支军队继续向前,直到依旧鲜血满地,处处横尸的太守府前。
然后,他们就瞧见了一个久未露面,却又相当熟悉的人,从刚停稳的马车里走了下来。
汝州知州,梁正荣!
相比于四品太守,六品的知州地位可就要差太多了。
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方的职权又是相重叠的,都有管理一州民政大事的权利。
但论起权力来,两者又实在差距过大,所以当大越朝廷在几十年前派出高官担任各要紧州府的太守后,原来知州的地位就变得十分尴尬且卑微了。
碰上好说话的太守,双方还能划分一下职权,或是商量着来。毕竟太守的职权更重更多,不光地方民政,军政财政也皆在其掌握之中。
可是要碰上好揽权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而汝州太守边九龄显然就是这等官员中的表表者。
自打他坐上汝州太守的高位后,便不断把下面的权利收到自己手上,将底下官员都变成了只能遵命行事的吏员,让满衙同僚都成了应声虫般的存在。
在面对强势的上司时,许多官员只能选择效忠低头,但梁正荣却不肯。
他不但不肯,而且还对边太守的种种政令做法多有批判,甚至还曾当众反驳过对方的一系列政策。
对这等不听话的下属,边九龄自然不会手软,很快就行使自己的权力,将这位汝州知州给彻底架空。之后更是往他头上栽了不少贪污渎职之类的罪名,便要将之开革问罪。
结果,弹劾梁正荣的奏疏才到京城不久,巨大的变故也就发生了,朝廷再无可能处置这位小小的知州。
而边太守也在这之后忙于更多地攫夺本地权力和好处,再加上梁正荣在衙门里的一些故旧朋友的保护说项,总算只是将他软禁在家中,不再做进一步的处置。
在梁正荣看来,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甚至连想辞官回家都做不到。
可结果就在这一个烽烟突起,动荡不安的夜将尽时,两个陌生人却出现在了自家门前。
“尊驾便是汝州知州梁大人了吧?在下萧倩,特来请您为汝州上下十数万百姓做主,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