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当,也就该盖棺定论,成了有益于朝廷的欣慰。
谁知严世蕃看了,不仅没有骂人。还点头连连道:“这个好,能引起共鸣啊。”便拍板决定,以这个为核心展开弹劾。还是放,东南胡宗宪胡宗宪,正与淅江巡按王本固争执不休,并将辩论发展到了北京,成为经久不息的热议话题。
支持王本固的一派,撇杏派系因素,大都是大义凛然、自以为是的清流,他们的理由很简既然偻寇做了那么多坏事儿,那汪直这个偻寇头子,就应该负总责,杀鸡给猴看,以做效尤。
而支持胡宗宪的官员,大多是能冷静思考,真正了解东南的现状的。他们认为考虑到朝廷的实际情况,杀掉汪直不是个好主意,而应让他为朝廷效力,约束偻寇,而后徐徐图之。
但在华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想要击败不同的观点,据理力争从来都不是个好办法,因为中国没有逻辑学,却充斥着各种精巧的诡辩,这些诡辩并不以严谨的事实为依据,而是以所谓的圣人之言为依托,而圣人之言太多,且充斥着自相矛盾,让人总可以从中找到支持自己的理论,立于不败之地。
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法击败不同的观点,恰恰相反,在中国想做到这一点,比在任何国家都简单,因为有一招屡试不爽的简单法子,绝对的行之有效,那就是对人不对事。只要从某一方面,找出这个人的道德问题来,只要这个人不道德,那他所持的观点也就不道德,不攻自破。
这种泛道德化的是非标准,对那些油盐不进的“清官。极为有利。其实这些清官之中,大部分人都只有俸禄可领,想贪污都没得门路,并不见得有多道德。但正是这些自诩为“清官。的官员,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可以随时随地都会利用这柄武器。对“不道德,的官员进、小”
而不幸的是,胡宗宪便是他们眼中“不道德。的官员一王本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胡宗宪的手并不干净,他通过在南方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淅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对此,王本固称之为“总督银工。”并对此提出弹劾。
但胡宗宪上疏自辩称:“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能成大谋”意思是,我要施行招安”必须用大量金钱贿赔偻寇,但这些钱不可能走明账支取,只能在私下截留,所以才会被人误会。
即使他这个说法是实情,这种行为也会对他的声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且胡宗宪在生活上确实奢侈,在清流口中有绘声绘色的许多段子,可以佐证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