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吹过,金兀术顺着辛弃疾的目光望去,亦看到谷中的女真军士,已然显出难以掩饰的阵形散乱,不由得微微皱眉.
身为军人,若能马革裹死、黄沙埋骨,自是轰轰烈烈;纵是战败求生,突围而逃,亦属无可厚非;然则如同眼下这般坐困愁城而力求一战而不可得,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敌人的一念之仁,只能任由生死尽数操之于人手,那种空有一身力气却又无可奈何,但又要时时刻刻面对死亡威胁的感觉,实在最容易消磨人的雄心与士气。
只看被围于此不过数日,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这群女真铁骑竟尔已然多半想的是逃窜求生而未尝寄望以战突围,便可以知道眼下这样的环境对于军心士气有着何等可怕的影响。
自己麾下这数十万女真精锐,实则便是女真人开国立鼎,拓土四方最基本的依仗力量,而金兀术此时却又十分明白,那眼下看似偏安江南一隅的宋国,必然将是女真人不久之后最可怕的大敌。
是以金兀术绝不愿看到眼前这种看上去似乎完全由宋人来操控着他们生死的和谈。
更何况,辛弃疾话中更说得清楚,宋人放归金兀术的部队,实非出于仁慈,而是将之当成了一步棋子。
若是金兀术就此坦然接受了这样的命运,则不啻于承认自己今后之举动亦不过尽在宋人算计之中而不能脱离。
若是此时点头答应辛弃疾的条件,向宋人俯首求和,只怕不止是他麾下的那些将士,甚至连他自己,都自不免在心里种下了终生不可磨灭的阴影。
只是金兀术所拒却的,是眼下这个看似全由宋人赐予的和谈局面,而不是和谈本身。
以他的老谋深算,自然也看得出在眼下这般形势之下,与宋人谈和实是避免手下这支嫡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的最好办法。
是以今日金兀术虽然做出断然拒绝和谈,甚至做出了扣押辛弃疾的过激举动,其实只不过是为了借此提振士气,做出一副不惜死战不屈的姿态给宋人看。
毕竟在金兀术看来,女真人眼下并非无一战之力,所苦的不过是宋军占尽地利之便,埋伏处处,甚至时隐时现,让他甚至不能有全力一战的可能。
而若答应与宋军相约和谈,则宋军之首脑人物与主要军队自必要适时出现于女真人的视线面前。
到时让自己手下这支早已憋闷了许久的女真军队排开阵势,冲决掩杀,就算不可能扭转局势,至少也能维持局面上的旗鼓相当,亦足以让宋军看到自己手下这支女真骑军并不缺乏拼死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