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逐渐靠近的蔚蓝星球在肉眼视觉中越来越大,任重心头竟有一种近乡情怯的错觉。
明明这不是游子归乡,是故乡在奔赴向自己,但任重此时的心情却如此恰当。
其实,自离开南九星系去到燎原星系之后,任重已经许久不曾见过蔚蓝色的星球。
行星舰虽有行星的体积,内部也建了有绿草如茵的生态环境,但毕竟是太空舰船,还有战争之责,是以行星舰的外壳基本都由坚实的合金构成,看着极有未来感与科技感,但却终究不符合地球人类这碳基生命的生物本能。
人类是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三十五亿年进化而成的碳基生物集大成者。太阳系为了孕育出人类,几乎用掉了太阳这颗恒星三分之一的生命。
随着历史的沉淀,有无数个基因片段刻在人类的遗传信息之中,如同石碑上铭刻的碑文。
有些碑文会以明面上的特征的方式摆在明面,比如一个人的身高、骨骼、容貌、先天遗传病等等。
但有些碑文却藏在暗处,甚至连氨基酸蛋白质的逆转录都不参与,以至于在21世纪时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无用的冗余信息。
可大自然这神奇的造物主真会犯这失误,在地球的终极进化生命的体内放些没用的东西么?
事实上,那些无用的信息只是潜伏了起来,跟随着无数个细胞核静静地呆在人体的每一寸,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一些以21世纪的人类看不懂,也检测不到的细微物质罢了,比如量子纠缠规律,又比如信息流。
最终,这些东西就汇聚成了地球人类的生物本能。
任重知道这原理,但却并不抗拒。
他仅仅是望着那星球表面代表海洋的湛蓝光泽,就觉得亲切。
这种亲切感,正是他的生物本能。
任重在心头忍不住赞叹。
虽然源星科学院也在他的麾下,更时常承接他本人分发过去的科研任务,但任重却并未刻意去引导与控制源星的科技路线。
没有这个必要,他也做不好。
不同的环境必然需要不同的生存方式,比起生活在物资丰饶的赤锋族本部,被“遗弃”的源星人类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物资几乎被榨干,只剩下恒星和少量资源的贫瘠环境。
他们得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现在,任重就看到了星际时代中的另一条人类的发展路线,脱离了战舰的概念,以行星为舰,遨游于宇宙之中,穿梭于三维空间和亚空间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