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1926之崛起 > 第五百五十四章 抗战 波澜(三)

第五百五十四章 抗战 波澜(三)(1 / 4)

宋哲武发出通电后,杨虎城、宋哲元、韩复榘等人,也都纷纷发表通电或者讲话,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领导抗战,武力收复东北。

就在各地政治人物纷纷发表通电,争着表明态度的同时,以东北军空军参谋长陈海华为首的东北军几乎全体空军人员,以及以齐兴亚、李香蒲、关玉衡、王铁汉、李济川等人为首的东北军中高级将领们,也在包头、四平街正式联名发出通电。他们在通电中表示了对张学良不抵抗日军入侵的极大不满和失望,宣布从此脱离不敢抗日的东北军,转而加入敢于勇敢抗击侵略者的第四路军。

部下的叛离,让张学良感到很难看,可这还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

而最让饱受舆论谴责的张学良忍受不了的,而且也是雪上加霜的是,平津地区的东北籍学者和知名人士,此时也跑出来凑热闹,他们联名发出通电,在通电中表示了对于张学良丢弃东北3000万父老于不顾,任凭侵略者在东北土地上横行的做法极为愤慨。

尤其是,他们在通电中还极大的感慨,“同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和宋哲武,两者的人品行为,怎么就差的那么多呢”

在这些人看来,既然宋哲武的爷爷的爷爷是东北人,那宋哲武也就当然是东北人,这些东北籍的学者们显然已经彻底接受了宋哲武是东北人的概念。甚至开始以宋哲武为荣。

他们还号召,所有东北的有识之士,都应该抛弃张学良,转而支持宋哲武这个爱国爱家的东北人进行抗战。

面对国内舆论铺天盖地地愤怒声讨谴责,张学良在痛苦、“委屈”、屈辱中,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压力,为了在国人面前找回一些颜面,减轻一些压力,张学良在接见学生代表和记者时,不再提及,他不抵抗是为了争取国联的支持,有利于国联的裁决。转而大谈国内应及早统一,尤其是国民党内应团结一致,一致对外,否则绝对无法进行抗战,若要现在抗战,只能是损失更大。把不抵抗的责任,一下子又推到了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身上。

此外,张学良更在给驻山海关的独立第九旅旅长何柱国的信中写道。

柱国兄:

函悉,因候罗总长由粤返平,昨日乃到,确知粤中情形后,再覆兄信。现和议进行甚顺,弟已派罗总长昨日即刻返沪,参加和议,以便悉其内容。看现在情形,兄可不必再去广东,兄之热心可嘉,因弟不愿兄离开榆关重地也。所以,候粤信,知有眉目,非不得已,必兄去广东,才可去。因现在我们已半亡国军人,所服任务,恐兄去

最新小说: 特战狼王 密战无痕 新特工学生 跃马大唐(合作) 战国小人物 特种兵之万兽沸腾 老胡同 大唐如意郎 天策大明 锦衣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