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小厨房里,吴大娘带着一众厨娘包了许多粽子。
五月初四,慕嫣然带着珠儿和蕾儿回到了王府,准备在府里过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进了一心堂,稍事休息了一会儿,慕嫣然看着各府送来的端午贺礼,一面,吩咐了紫云和紫月,把备好的回礼,连同分包好的粽子,一并都送了出去。
夜色弥漫,哄睡了蕾儿,慕嫣然独自一人坐在廊檐下,看着缀满了点点星辰的深邃夜空,思绪,也飞向了千里之外的都城。
皇宫内,毓秀宫里鼓乐齐鸣,大殿内,一片君臣同乐的和睦场面。
景熙帝和皇后并排坐在上首处的条桌后,皇后的身旁,还并排坐着大皇子和两位公主。
宴席开始后,景熙帝和皇后时不时的就会转过脸去和几个儿女说话,虽听不出说了什么,可殿内的宾客一眼看去,却觉得说不出的温馨。
大殿内,皇后一侧,则都是后/宫妃嫔,景熙帝一侧的一排条桌后,尽数都是都城内品级高的王侯将相,而其中最惹眼的,自然便是贺启暄,以及坐在他身边的四五个小男孩儿。
若换做之前,贺启暄只是大梁的其中一位亲王,即便还有着龙虎大将军的称号,可却并未有人心中对他有任何重视之心。
而如今,情形却是大不相同了,兵马大将军一衔,如同一个光环笼罩在了他这宣亲王的身上,使他一跃成为大梁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一个凛然所在。甚至有人在暗地里不怀好意的揣测,若是宣亲王起兵造反。会有几成的胜算。
是故,如今,所有人都不明白,金銮宝座上的景熙帝。到底是太过信任贺启暄,还是糊涂了。
紧挨着贺启暄的,自然是瑜哥儿。四月里,虽是声嘶力竭的哭着从云都城启程的,可渐行渐远,小家伙的心里,对跟随父亲到达一个陌生环境的新鲜和好奇,便压过了离开母亲怀抱的依恋。
此刻,小家伙一边吃着贺启暄给他夹到碗里的饭菜。一边眼睛灵动的打量着四周的人和物,待到注意到上首处有个七八岁的瘦弱男孩儿一直盯着自己看,瑜哥儿咧嘴冲他一笑,方凑到贺启暄身边问道:“爹爹,那个就是你跟我说过的皇伯父家的哥哥吗?”
顺着儿子的目光看去。便见大皇子收回目光,跟身边的皇后说了句什么,贺启暄回过头摸了摸儿子的头道:“对,那就是皇伯父家的哥哥,以后,你就跟在他身边,你们一起去上书房跟父子们做学问,要听话,知道吗?”
一路上。贺启暄耐心无比,跟儿子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虽不清楚瑜哥儿是不是能记得住,可贺启暄还是把能告诉小家伙知晓的人和事,都告诉了他。
瑜哥儿没让父亲失望,自打进了慕府。他的聪明活泼,便博得了慕府所有人的喜爱,上到年逾七旬的慕老太太,下至三岁多的鹏哥儿。如今,只要在慕府,便能看到鹏哥儿和瑜哥儿两人焦不离孟,秤不离砣的到处疯玩,可慕老太太和柳氏疼爱的紧,便连慕昭扬,也捋着胡子笑眯眯的看着他们,阖府上下,还有谁敢置喙一二?
“爹爹,宫里的粽子,没有吴大娘做的好吃,下回你和娘来看我,记得给我带吴大娘做的白玉糕和紫薯饼。”
咬着吃了一个小儿拳头般大小的糯米粽子,瑜哥儿鼓着腮帮子含混不清的说道。
心口一滞,贺启暄点了点头,格外温柔的应道:“好,爹爹记住了。”
瑜哥儿身旁的几张案桌后,坐着四五个年龄从四岁到六岁不等的男孩子,此刻,都满脸羡慕的看着一边吃东西一边和贺启暄说话的瑜哥儿,眼中,满是好奇。
贺启暄要来都城受领兵马大将军一职,顺便去军中会见那些将军们,商议接下来都城防卫的一众事宜,所以,此番,也唯有贺启暄是和瑜哥儿一同来的,而身边的几个男孩儿,就没有瑜哥儿这般的幸运了。
那几个男孩儿,都是应景熙帝之命,从各个藩王府送来做伴读的藩王世子,这其中,就包括庐王和焕王的儿子。
庐王之子贺琼利,今年六岁,是庐王妃林沫兰所出。
焕王之子贺琼泊,今年五岁,则是焕王侧妃庞香凝所出,焕王妃吕薰,嫁给焕王这么多年一无所出,虽外面都说焕王和焕王妃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可没有子嗣,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渐渐地,有那无聊的人,都在暗里揣测,将来这焕王世子,怕是要成为焕王侧妃庞氏的囊中之物了。
注意到了旁边的几个男孩儿总是偷瞧自己,瑜哥儿转了转眼睛,猛的转头去冲他们做了个鬼脸,冷不丁的被吓,男孩儿们有人呼出了声,有些则一个激灵掉了手里的筷子或是汤匙,叮叮咚咚的,伴随着大殿内余音绕梁的乐器,倒也不显突兀。
而几个男孩儿身边的大人,此刻只顾着注意景熙帝以及殿内其他人的神色,几个小孩子之间的动静,却是未注意到,等瑜哥儿再回头去瞧,那几个男孩儿都颇有些不忿,气鼓鼓的瞪着自己。
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瑜哥儿傻呵呵的绽开了一个笑脸,淘气的吐了吐舌头,坐正了身子,再也不敢胡闹。
宴席持续了一个时辰,还不到戌时二刻便结束了。
给景熙帝和皇后磕了头,殿内的人鱼贯着退出了毓秀宫,贺启暄牵着瑜哥儿的手缓步朝外走着,刚走了没几步,身后,小林子小跑着追上来请道:“宣王爷,皇上请您带着少爷去乾安殿坐会儿呢”
“劳烦林公公带路”
点头应下,贺启暄转身朝乾安殿的方向走去。
眼角瞥到小林子落后一步的跟在身后,贺启暄两眼微眯,细细的思量起来,小林子是何时被当时的太子收买的。
转瞬,贺启暄释然的笑了笑,太子是国之储君,或许,对在乾安殿伺候的这些宫人们而言,皇帝也好,太子也好,都是他们效忠的对象,只不过,早一日晚一日罢了。
进了乾安殿偏殿,贺启暄牵着瑜哥儿走到锦桌旁坐下,一旁,有小太监殷勤的奉上了茶水。
揭开茶碗,立即有清幽的茶香在鼻尖萦绕起来,贺启暄唇边带笑,径自喝了几口,再回过头去看,瑜哥儿安安静静的坐着,悬在锦凳上的两条小短腿,却并未如在一心堂时一般胡乱晃着,显然,是记住了自己一路上跟他讲过的规矩。
眼中的笑意愈发深邃,贺启暄却也未开口跟儿子说话,父子二人静悄悄的坐着,偶尔对视一笑,心中尽是温情。
“六弟,你如今愈发内敛了,若是从前,你可没这么规矩,怎么,到藩地无拘无束的自在了几年,反而愈发重视这些俗物了?”
进了乾安殿,一直走到偏殿门口,都未听见贺启暄父子二人的说话声,景熙帝迈过了偏殿的门槛大踏步往过来走,一边走,一边笑呵呵的说着,话语中,也一派亲和。
“臣弟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贺启暄回头看了瑜哥儿一眼,父子二人跪倒在地拜道。
“起来吧,今儿没有君臣,只有兄弟。坐吧。”
随和的说着,景熙帝看着那个手撑着地爬起来,又踮着脚尖坐在锦凳上的瑜哥儿,眼中露出了几许浅浅的笑意。
几个皇子中,贺启暄最不守礼,年幼的时候,今儿装成小太监出宫游玩,明儿又搬着梯子在楼顶午睡,永成帝每每提起他,都是一脸怒其不争的无奈,可他的学问骑射都极好,夫子们也都寻不出错,时日久了,知晓贺启暄也就是随性些,却并未做过什么错事,永成帝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随他去了。
此刻被景熙帝提起,贺启暄的脸上,微微有些不自在。
“一同送来伴读的几个孩子里,就属你家的琼瑜最小,你心里,可有怨怪过朕?”
端起手边的茶碗抿了一口茶,景熙帝看着贺启暄问道。
神情一怔,贺启暄笑着摇了摇头,回头看了一眼瑜哥儿,方开口说道:“这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臣不敢有违,何况,能给大皇子做伴读,便是陪着一起说笑玩闹,也是孩子的福分,臣弟更加不会怨怪皇上。”
说罢,贺启暄自嘲的笑道:“不过,王妃在府里,可是自打接到圣意的那天就开始抹眼泪。”
点了点头,景熙帝长叹了一句,有些失落的说道:“其实,朕并不是为了祖宗定下的规矩,朕,也是为了一己私心。”
见贺启暄面上不显惊诧,似是在他预料之中,景熙帝略感欣慰,放下茶碗说道:“大皇子的身子一直不好,二月里,你从恽州送来的那位林神医,算是救了他的命。如今,也只能算是调养着,可是,宫里的孩子太少,皇子也只有他一个,所以,朕想着,哪怕找几个同龄的孩子,陪着他一起玩也好,说不定,心胸开阔了,病能好的快些。”
点头应着,贺启暄扬声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苍天有眼,大皇子的身子,必定能好起来的。”
提起大皇子,景熙帝的心情,不由的有些沉重,抬眼看着一直静静坐着的瑜哥儿,景熙帝笑着问道:“琼瑜,皇伯父留你在这儿久住,陪着皇伯父,你可愿意?”
见终于有人搭理自己了,瑜哥儿兴奋的咧开嘴笑着,待到反应过来景熙帝的话,瑜哥儿摇着头道:“我不愿意”(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