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道门二
(此时的道佛互相吸收互相影响的合流也已经出现,佛教初傳來中國時,由於其教義及修行之儀禮與中國固有的民問信仰-黃帝老子之舉、方士之道術等相同,放在後漢明帝之弟楚王英傅中,載稱合祭黃老、浮屠。從此處也可知,以老子為教祖的道教-在當時仍尚未發展成獨立的宗教。
佛教雖然是外國的宗教,但為了讓中國人接受,連教說、儀禮也盡力中國化,並山中外熱心的傳道者不遺餘力翻譯許多佛經,使思想也擁有極優秀的體系。受此刺激,干吉太平道、張陵五斗米道等道教教團遂應理而生,這些教團都以得長年以沖天的神仙術,和由神得福、避禍於未然的方術為中心而成立,因為這些神仙術和力術都是民眾共同願望與信仰的表現。干吉、張陵他們雖敵視佛教,但為了整備自己教團之經典、儀禮等,仍自佛教處吸收了重要素材。
道、佛二教團均各自互誇其悠久之歷史淵源,比如[老子化胡經],說老子曾前往印度教化釋迦;相反的,[清淨法行純]言釋迦曾遣其三弟子來中國傳佈教化,此三人即孔子、顏回、老子。
道教也有仿造佛教,僅將世尊改為天尊,佈道改為真道的道經存在。道教教理大體也已確立,它表面上是承繼老莊神仙思想,內面則自佛教吸取思想、儀禮,作為不老長生成滿足人類無窮慾望的生活主題。唐代皇室姓李,收道教之七千(李聃)特別受到尊敬,被崇為玄元皇帝,並在各地建立老子廟及道觀,且鑄有道教最高神祇-元始天尊-的金銅像以供人祭拜。
老莊像/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道家,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合稱〞老莊〞。清靜無為的精神境界和遨遊仙境的脫俗風采,後來成為道教徒追求的目標,老子亦被神化,奉為聖人。清任熊繪的老莊像,表現的就是〞莊生遊逍遙,老子守元默〞的情形。
唐代諸帝中,唐玄宗尤其篤信道教:曾被玄宗招至宮中,傳授道教奧義的代表道十司馬承禎,便作有擬倣禪宗的[坐亡論]一苦。佛教以﹁開一元釋教錄﹂完成經典末疏之整理-大藏經的編纂,用以區別真偽,奠下其體系,通給了道教極大的影響:於是為對應佛教的經律論三藏,而整理出洞玄、洞真、洞神部等三洞道經,名為[三洞瓊綱],這是部總數有三七七四卷的道教大藏經。如此一來,道教無論在思想方面或儀禮方面,以佛教為範的地方非常多,然而在實踐方面,道教因追求不老長壽、延命多福等人類欲望的根本,所以比佛教的省慾去殺之消極理論,要實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