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吸引我的,还不是这些珍宝财物,而是宫殿省台署衙监院寺卫各有司,浩瀚如海的官藏书籍文典,历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要知道唐朝盛世百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乱和灾祸,因此历代帝王都喜欢收集天下典著,集大臣名儒宗师大家编书撰典,来昭显个人的文治昌盛之功,到目前可还是没有经过破坏和文化断层的完整承载。特别对我这种曾经的历史发烧友来说,对这个时代,实在有太多的疑问和细节被泯灭在历史中。
不过,因为书籍看起来既笨重不值钱,在弘文馆、丽正院、国子监这些馆殿监学号称“集天下文类”的许多藏书文集,都被叛军当作冬天取暖的燃料的,付之一炬,倒是一些相对重要的文件,因为保存的地方比较隐秘反而得以保留了下来。其中门类齐全,所涉及多,从军国政要到周易洛书,无不尽有。
特别是一些象历代帝王妃主起居注纪,专供皇族内阅的宫要密案、宰相才能看的大事记典、内札总讯等,相对机要绝密的文档书牍,对我来说,也有极大的用处。反正有叛军肆虐的借口,这个其中的东西多一点少一点,丝毫没有影响,现在也都便宜我了。
因此一边召集一些仅存的士子文人,以整理清点抢救保护公物为名。招募组织人抄翻印流世稀有地孤本典藏,一边是有针对性挑选一些内容重新密藏起来,作为战损逸失的结果,算是我个人的战利品。
公中隐私,这种事情做起来也是冠冕堂皇大义凛然的,不出所料这种以公义赚名声流泽子孙的举动,得到从岑参到元结、常建这些文从佐僚一致举双手双脚赞成,邀约而踊跃从事。
然后。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人手。
对照到手的《京畿防要略》《武库兵志》《军马概略图要》,以规划修缮为名,重新测绘长安城的详尽立体图样,规划布防,连同那些禁内的宫室殿堂,每一寸土地也没放过。虽然这是一个漫长和烦琐地过程,可毕竟以后就未必有这样得机会了。
只是很让我无奈的是,因为古时传统的特色,世上精通土木工程而有专长和心得的,主要是集中在风水先生和盗墓贼两个特殊行业上,一些暗室密道,也要指望他们才能探出来,因此命令一下,倒是让这些转职而来随军测绘师傅、学徒们的欢声鼓舞,对他们来说。能够亲手丈量一回京城,在皇宫林苑里观风看云望气。穿山打穴定位,这可是许多人累世的梦想和口口相传地成就。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免也有人前职业毛病发作,惹出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