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芜,干旱如旷野。”《圣经》
。。。。。。。。。。。。。。
乘胜追击,更进一步的大进军,我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是贸然杀入广袤的大平原地区,对劳师远征的有利也有弊,好处是敌人新败之后防守空虚,几乎无可抵挡,但是另一方面大平原既是骑兵驰骋的舞台,也是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地理,依靠都城背水一战的敌人可以在内线战场投入全力。
而唐军大战之后再深入平原,就已经接近强弩之末,不再留有余地,胜利的结果,唐军将更进一步的消弱,而同样没有足够的兵力消化和经营这些战果,只能便宜周边的那些本地势力,败了的话,那就不仅仅是一句“一夜回到解放前”可以形容的,从伊朗高原到安西的数千里溃亡和统治崩溃,那是不可承受的代价
因此,这种赌博式的军事冒险,除非走投无路或是迫不得已,明显不符合我的军事主义,毕竟我们不是蒙古人那种蝗虫式的流动扩张,而是准备充足步步为营的逐一推进式进军,虽然失之效率,但是对战地资源的整合利益率相对高一些。
虽然伊朗高原上除了西部和北方的山脉边缘,南方的沿海低地,和东部的河谷外,内陆大都是不毛的荒漠盐沼,但是光是现有唐军控制区内的城邑户口。就数以百万计。
此外。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再次取胜之后,军队中频繁出现的思乡情结和造成的人心不稳,主要是国内来的那些将士,从战获和土地上已经相当满足了,小富即安的厌战思想开始有所流行。
要知道当年名将裴行俭受命册送波斯王孙泥涅师归国,结果到达葱岭附近时,内地将士思归不愿再行,而不得不作罢,为了将功赎过。而发兵攻取了附近的突骑师部。
我可不想再闹一次这种把戏,因此轮换遣还掉一部分疲病士卒是势在必行的,此外还有大规模的授田和封土的再次规划,虽然大部分不是直接发到手中的。而是由军屯组织代管享受收益,只有在退役后才能正式接手,但是可以通过权益转让,事先指定给自己的亲人或是特定的受益对象,多少可以重新激发一些士气和精神。
再就是鼓励多多迎娶当地降顺的豪门贵姓女子组成新的家庭,确保他们扎根本地长期经营下去的心思。
比如在伊斯法罕建帐之后,小慕容领导的宫廷礼仪班,规模再次得以扩充,多了至少数百名新生源,都是来自从尼普歇尔、尼萨、戈尔甘、刺夷、塞姆南、、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