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倾计的大地主。
相比之下,这些盘横在京中没有寸进,还只能在折冲都尉官衔上打转,在暮气沉沉的京军体系内按部就班。度日如年的一点点消磨时光、热血和意气的学长。有些眼红又有些赫颜的很。
要知道刊载在传奇文钞上。那个最出名的模范人物叶永星,不过是泰兴四年武学特选科的半路出身,现在在番外已经是统兵上万。独当一面的正五品镇守使,荡寇将军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最大的好消息,枢府大人总算是回来了,这也是他们这些前生员,坐在这里庆祝兼商讨出路的最大由头。
随着那为大人的得胜荣归,这也意味着这些因为上层没有足够的庇护者,而深受抑制和排挤的新兴馆院出身的同年,重新拥有了一个来自政权顶端的主心骨。
要知道,自从那位大人创立两学以来,每年招收的生员数以千百计,作为两学出身的生员,这些年下来已经积累了一个可观的数量,足以在传统的门荫流和科班流之间,硬是生造出一个新兴的学院派。
但是这些学院派出现的时间尚短,在仕途职官中的根也基实在太浅薄,向上没有多少学长同年可以引为援应,向下也没有多少门人故旧,可以作为臂膀心腹,
随着绵连天下的战事结束,国家重归太平,可以破格选任人才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更多是按照官场惯例的排资论辈和联结营钻。
现在的两学,每年毕业数百人想要获得官身,越来越不容易,多数情况下只有出身而没有职事,如果想要有更好发展,就得和天下数以万计的学子,去争取那几十科举进士的名额,然后在补备两班的冷板凳上坐上许久。
在铨选和论资序上,也深受来自传统科班和门荫党的挤压和排斥,因此就算通过考揭试得以受官,也只能在远州外县的基层开始发展,或是分派部院寺监司署最底层的职事开始奋斗,以至于许多人宁远放弃这一途,转向龙武系操持的军中发展。
不过好在那位大人多少,考虑到自己亲手创立院校这些生员的出路,由他一手开拓和打造的南平、安南、南海、安东、北原,青唐等九夷四边的边屯体系,同样需要足够收过基本教育和训练的人员,来充实地方的政权组织和营屯架构。
而朝廷中人也乐得其成,将这些争夺传统资源的新兴势力,打发到这些新开拓的蛮荒之地,哪怕稍微抬高一两等任事规格也无妨,因此分流了大量的院校出身。
在这些边地事官任职,虽然不乏苦寒蛮瘴的艰辛和危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