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认可的,那么大国家的政策,不是说改就改的。
就算他有些超前的见识,也不敢保证变法一定完美成功。
初十这一日,潘太后与几位重臣讨论了一整天,连午饭都是在宫里解决,眼看天色已经发暗,才让他们离开皇宫。
刚出宫门,文彦博就追上知谏院寇准,问道:
“寇知院觉得那什么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与市易法可行否?”
寇准沉吟了一下,摇摇头道:
“难,王介甫太过急功近利,他初衷或许不错,可人心难制,不易施行啊!”
听他这样说,文彦博冷笑两声点评道:
“我看他初衷就不好,我大宋是与士大夫,而非与百姓共治天下。”
“依我看,若真叫此法施行,将来我大宋若亡,将始于安石……”
说着,他看了看寇准的神色继续说道:
“若无卫国公支持,王介甫怎敢行此险策?”
“寇知院,你不觉得卫国公权位过重么?此时正是好时机啊!”
寇准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摇头笑道:
“文大人,你久不在朝,不知曹斌那厮的油滑与精明,他既有变法之志,为何却推王介甫出来?且今日不发一言?”
“那小子向来喜欢用他人趟水,自己得利,你若想以此算计他,可要小心……”
说完,也不再理会文彦博,快步离开。
推波助澜,借刀杀人与落井下石,向来是这些老油条的惯用手段,文彦博看到变法的时机,产生搞倒曹斌的心思也不足为怪。
甚至曹斌的门人里也未必没有产生这种想法,落井下石的人,人心难测,很难禁绝。
不过曹斌推王安石出来,恐怕是早有防备,哪有那么容易被拉下水?
看着寇准离去的身影,文彦博冷哼一声道:
“如此变法,大宋迟早亡于彼手,曹王皆是罪人,本官倒想试试,千夫所指时,他曹斌能不能顶得住重压,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