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南下
中国地大物博,推崇儒教,注重信誉。这外交往来,动辄耗费数月时间,使者和母国联系不便,自然不能像欧罗巴弹丸之地,诸国林立,消息极为变通,所以,在中国是什么没有什么常驻大使的。
这其实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第一,中国幅员辽阔,使者出发以后,母国政府遥控指挥的能力大大降低,造成了这使者只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其余的事务是一点也做不了主;第二,中国者,中央帝国也。中原朝廷向来自视甚高,怎么肯派个使者巴巴的呆在藩国,和这些蛮夷们商量事务呢?什么事情,还不是皇帝一道圣旨可以做主的。古代的中国皇帝,可不像后世电视剧里那样废材,动不动就被些蛮夷找上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蛮夷们威胁勒索。匈奴强不强,还不是被大汉朝给撵到欧洲,鲜卑、柔然等部落嚣张一时,还不是被中原几条计策,就搞得国破家亡,化作过眼云;至于突厥人更是搞笑的给大唐皇帝上了一个“天可汗”的尊号,匍匐于大唐的脚下。
虽然唐亡之后天下纷纷扰扰,各个藩镇为了自保和发展,放低了身段,使者往来更加频繁,可还是没有想到设立常驻大使的主意。
这常驻大使,还是马云首创的。当然,他能想到这一招,事实上是被迫的。派使者去契丹,契丹人礼物是一件不拉的收下了,可是联合出兵,却从来不给一个实在话。至于,河东的刘崇,心思是矛盾的,既想打郭威,又怕被郭威反咬一口,犹犹豫豫,就是拿不定出兵的主意。
这种情况下,既想达到自己的联合出兵的目的,又不想增加成本。马云迫于无奈,想起了后世的大使制度。当然,这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大使馆”,马云考虑了再三还是放弃了。不管是刘崇,还是契丹人,让他们在太原城、上京(今内蒙古)城里分别划出来一块“楚国”的地盘,这些人肯定是不干的。于是,楚国使者李廷儒和田雨就分别在太原和上京买了一块别院,以“不达目的拒不回国”为理由,死乞白赖的继续呆在河东和契丹,常年的住下去,和河东还有契丹官场来往起来。这两个使者有机会就要推销一番“联合出兵”的理论,对刘崇,使者主要谈的是伪周的不得人心,还有当年煌煌大汉的威武气派、名震八方,对契丹,使者则强调的是中原的富庶,还有当年耶律德光的潇洒中原行(当然耶律老儿命丧中原,契丹骑兵损失过半的事,使者是自动过滤的)。虽然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可毕竟在河东和契丹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河东人民,看楚国使者啥事不干,只是大讲特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