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从十八岁到三十岁,这是拼搏的阶段。从三十岁到五十岁,这是掌权的阶段。从五十岁到六十岁,这是享受的阶段。
至于前十八年和六十岁之后的天空,那不是属于一个霸主的。
这话说的是谁?霸主曹操。
这话是谁说的?当然不可能是霸主本来,那就是他的儿子曹丕。
不管你过去有多么痛恨并厌恶这个世界,不管你过去做过多少你自以为了不起的大事,到头来你就是发现,这一切终究都是梦幻。没有谁比谁更厉害。
而上天虽然是不公的,有身份有背景有家世有各种的不公,但是在某一方面,至少那瞎眼的老天爷还对得起每一个人。那就是命!
不是命运,而是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转的,也只有那么一次。无论身份背景如何,被杀了,死了一切也都会变成虚空。
所以,对于曹丕来说,他一直有那么种想法。如果你看某个人不顺眼,那么,你就好好的活着,你打不死他杀不了他,那就和他比比谁活的长,耗死他。
虽然这种想法实质上也比较幼稚,不过比起某些不切实际的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开明的了。
曹丕的人生可以说是从十八岁那年开始的,这与出生是不同的概念。
曹丕还记得在后来听娘和他说的自己的名字的来历,那时,他恨死了给他取这名字的爹,顶着这么个名字,总是让他被小伙伴们嘲笑。
所以,曹丕更喜欢别人叫他的字子桓。
曹丕觉得自己那个有文采的老爹还算是给自己取了个不错的字,这么听起来也比较文雅。
子桓继承了父亲的大志,但是,他也继承了父亲的长情。
跟着父亲去冀州袁府纯属意外,遇见那个让他怦然心动一见钟情的女子更是意外中的意外,而这下子倒是好,所有的意外聚集到了一起,阴差阳错的给子桓这么一段感情。
子桓也不知道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引水淹冀州的是他,待里面的人投降之后,父亲本想放了那诡计多端的审配,不想再生杀孽,结果那审配倒是干脆,在那儿哭的昏天黑地的,说什么生是袁家人,死是袁家鬼,就这样自己撞了柱子死了。
他想做袁家鬼,估计袁家还不要他呢!这等不会看实务的人估计留下也不会忠心的。与其整天考虑着这人是不是叛变等等无聊的问题,曹丕也觉得让他自己撞柱子死了比较好。
审配死了,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