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明灭之间,只有一个人坐在某处,空旷的营帐内更显空旷。不过更多的,却是给别人一种孤寂寂寥之感。
一个人叹了一口气,然后又叹了一口气。
他起身来回踱着步子,手里拿着一封信。
蒋干以为丞相大人没有看清那信皮上的“蔡瑁书”,他这倒是多虑了,丞相大人眼睛很好,他自然能看清。而且他也注意到了。
在拿到信后,他心中就有种非常的纠结不快的感觉。不是说人越老越不会在意某些东西吗?但是到了他这儿好像变成了人越年轻越不会在意了。
年轻的时候当真是少年风流,年老的时候才会发现一切是那么的无助。
他拿着信去找了荀彧。
荀彧是文士,也是他最相信的人。只不过,这相信和任用是两种意思,而任用和放心又是两种意思。
他相信荀彧,因为荀彧也相信他。但是,他知道荀彧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这个时候,在这种事情上,他觉得相信一下倒也无妨。
荀彧看的速度比他更快。
曹孟德已经能算的是上一目十行,到了荀彧这儿直接是捕捉关键词,然后对那些溢美之词完全的忽略,因为没有任何价值。
“假的。”荀彧回道。
他甚至没有问这封书信是从哪儿来的,没有问丞相怎么拿到的。
荀彧就是这么的自信。
“蒋干授命去劝降周瑜,这是他在周瑜那儿发现的。”丞相大人给荀彧解释道,他向荀彧说明了这封信函的来龙去脉。
荀彧还是略微一点头,然后道,“嗯,假的。”
“为什么这么说?”
“不论其他,孟德兄你相信周瑜会是个这么不小心的人?让敌人意外的翻了他的东西?”
“或许周瑜不知道蒋干是来劝降的。”
“蒋干肯定说过自己的来意,因为,他拿到这信函是偶然中的必然!若是周瑜讨论蒋干,那么,他大可以让人把蒋干给赶走,为何还要故意让他看见了那封书信呢?其中道理,孟德兄不是没有怀疑过。”荀彧笑着分析道。
“可是……蔡瑁与我确实有仇。若按照信中所写,江东对北方鞭长莫及,蔡瑁与周瑜密谋的其中一个条件是蔡瑁拥有北方的统治权,这也很合理啊!”曹孟德回道。这正是他不敢确定的一点。
“是很合理。这字迹想必也很合理。孟德兄,你说的是客观因素。从主观上说,你忽略了三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