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里有些安静,几名阁臣都在沉心思考朱允炆这个皇帝的提议。
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懂得国家经济学、
如果不是格里安奇的到来,准确来说,朱允炆这个皇帝跟内阁几名大臣的思维是高度一致的。
那就是想尽办法追求人口数的增加。
似乎只要人越多,地越广,税越高,这个国家就越加的强大。
而实际上,这样走到了尽头,那这个国家就会垂垂老矣,被无数看不见的细丝缠住手脚,成为一个举步维艰的巨人。
“臣无异议。”
想了半天,杨士奇也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很是干脆的支持了朱允炆的想法。
“砍掉杂课,在政策上为民间的自营经济注入活力,让自营的矿场、布坊、茶园、农场等经济体,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雇工。
而不再一味的追求以投入劳动力来决定产量的生产方式。
让他们可以安然的思考一下如何以技术实现节约劳动力成本,如此一来,便可以推动社会技术的进步革新,埋下工厂、大规模生产集群诞生的种子,或者说,埋下工业革命的种子。”
朱允炆一顿嘚吧嘚的长篇大论,听得几人也是一阵头晕眼花。
皇帝的话,每一个字他们都能听懂,连成一句话可就像是听天书了。
什么叫做工业革命?
虽然听不懂,但是并不妨碍他们习惯性的把这些话全部誊抄下来,记录在小本本之上。
“除了这项政策以外,朕还有一个人事任命。”
朱允炆一开口就是重磅炸弹:“由格里安奇出任工商联副大臣,于严卿一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型,全面放开对商人的监管限制,争取先一步让沿海有条件的省府都富起来,再一步步让内陆的省府也富起来。”
完了,皇帝这是不知道被那个蛮夷灌了什么迷魂汤。
解缙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表示了反对。
“陛下,哪能让一个蛮夷身居高位啊,这先唐朝之安禄山可就是前车之鉴。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举断不可行。”
他还算克制,没有说出什么昏君明君之类的诤言。
而在解缙之后,其他几人也都纷纷表态反对。
在这件事情上,内阁的意见出奇一致。
这大概就是时代的偏见与傲慢。
泱泱天朝,国大民骄,谁能看得起一个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