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如过去行军速度一般的修路速度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不过当天津卫到京畿一带的叉路修通之后,再向北展开修路就面临重重考验了。
考验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向北就会进入到人员相对稀少,物资动员相对困难。第二是燕山之外还有辽西一带的崇山峻岭,这时代的新军队伍虽然掌握不少技术和知识,但张海却不认为此时的队伍拥有詹天佑时代的工程能力,要让石路跨过那崇山竣岭绝无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沿着当年为了维持关宁军所修建的驿道,沿着靠海的方向修建一条直同锦州的石路。
但即便是这条道路,主力部队中走过的人也说按照修建石轨的要求恐怕要比在北直隶的平原一带修建起来难的多了,至少要花费不少的工夫打通障碍平整路基。因为石路不可能太过于靠近海岸行进。
“我们一定要修直通关外的道路么从天津卫到辽河口一带完全可以由水运接力的。”不仅仅是宋子悦等人,对于要不要修通关外的干线道路,刘洪涛也有疑问。
张海也陷入了犹豫,但经过一些大致的思考,还是倾向于修通从关内大关外的道路。这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此时代的气候似乎没有短时间内改变的迹象,冬季与封冻季节来临的要比后世早,在渤海湾北部就更是如此。而从深秋到过年时间段恰恰是不少物资运输需求的大头。另外一个原因:对于新朝这样的中央集权王朝来说,大海显然不如陆地更容易把握,尽管张海也有开拓海外的打算。海上的运输线旧时代有漂没的问题,有难以管理的问题,特别是日常性质的运输,新时代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张海手下乃至队伍系统内的这些问题可以依靠严刑峻法与完善的情报体系。而那些寻常的商旅大户却未必有这么大专断的本事以护航。此外: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百姓的印象里:出海依然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还在于要跨海了解的事物往往不如陆路方便。能够方便的短期内向经海路移民的只有山东一带,北直隶河南山西等地经关外的路线就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了。这些因素使得张海终究下定决心修通直同关外心腹地区的道路,要依靠陆海两条路把整个关外同内地真正的联系起来,使整个东北形成不逊色于江浙多少的心腹。而不仅仅是起到移民和缓解人口压力的作用。
“我们在北直隶的这些日子以来,在山东刚刚修通的道路可以达到多大规模的运量,有没有个靠谱的统计”张海向身边一名负责处理这些繁琐事物的弟子田彦问道。
“盐山附近得到足够的海运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