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陶泥的加工比起石头的加工来说容易了许多。
经过这两年多以来的不断实践,虽然张伟仍然烧不出那种青色的陶器和更像石头的瓦片,但也可以用木炭和很简陋的自制风箱烧制出硬度还不算太差的红陶。
石器打孔的难题在整个族内也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情,张伟也乐于集合更多人的智慧来思考这件事情。在此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张伟依然没有放弃过新石器关键技术的猜想和钻研,试探过用竹管固定石条配合火弓来钻孔的方法,并且通过时不时在竹管中加水的方法来控制温度。
可是控制摩擦温度容易,控制石条的摩擦给竹管带来的问题就不容易了,特别是这种火弓拉磨的办法很容易导致竹管内和石条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
最终,还是霞想出了在张伟看来根本不是办法的办法,私下里对张伟说道:“印象中幼年的时候,我和族人曾经在南方的一处溶洞内住过。我见过一些很规则的石坑,听长辈讲,那是由那如同笋一般的石头水经过很长时间的腐蚀与滴灌形成的。不知道如果用竹管内装满动物的胃液和沙石,再用火弓去让竹管内的水旋转起来会怎样?”
霞在张伟的启事下想到的办法实际上距离正确的办法仅仅只有一步之遥,但在张伟最初看起来的时候却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水毕竟是水,又不是现代工业那种水刀,怎么会有高效石器加工能力呢?
不仅仅是新石器的真正技术还是没有摸到关键,在这一年的秋季来临的时候,南河部找来的那些“农作物”在张伟等人的试种下结果也并不理想。虽然种植的面积仅仅是试验性的分把地,还是多人负责,但果实开始成熟后的最终收获却让张伟有些失望。
虽然那细长而小的颗粒同现代米粒的区别很大,但是收获的米粒十个人用手一天之内都可以数的过来,大概是二十多万粒,两公斤左右的成米。如果按二比三的比例虚算粮食产量,再按照面积乘以十倍,那不过是三十公斤的亩产。同明清时期苏州一带江南水乡印象中的古代高产田的差距能有十倍之多,就是相比一般旧中国稻田也有数倍的差别。
“难道这时代的野生稻和以后的稻子真的有这么大的差别?”张伟还是感觉到有些问题,想起这一年时间内所花费的功夫与人力,原始农业的效率如果有这么低,根本就不可能成为改变社会形态的重要支柱。
当向着新石器时代的技术探索的时候,张伟越发的感觉到哪怕是原始农业和原始新石器,也绝对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否则不可能让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