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效率比19世纪中期的英国还低的多,甚至低一个数量级,维持每年十万吨矿物的开采恐怕也需要四位数的劳动力、如果加上运输则恐怕更多。
当然,这也仅仅是张伟的一种猜想,并没有太多煤矿经验的张伟并不知道以手稿采煤为主、合格的风镐还在实验中的情况下采煤效率会是一个什么样儿的状态。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危险,张伟最终还是决定先由自己来试一试斯达汉诺夫一工日采煤百吨是一种什么样儿的体验,事故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经验。因此这一次决定进行远征煤矿勘探和采集的时候,决定最多几百人累计二十支左右的队伍做为先锋出动。由二十名在明末位面有矿业经验、本地有狩猎经验的人为参谋。基本不进行井下作业。
如果发现了合适的煤矿矿井选择地,那么也主要由张伟自己进行煤矿开采作业看看主要问题存在在哪里。
因为有着从临高带来的资料库的辅佐,让张伟在寻找露天煤矿方面的时候没有花费太大经历。毕竟朔州附近虽然山川地理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毕竟不是不规则埋藏于山脉很难直接分辨的铁矿,大概不过两天左右的时间就被抵达到大致位置之后的张伟利用寻常人难以达到的速度确定了露天煤矿的所在的位置并按照一些书本上的原则划定了大概两平方公里左右的矿区做为采煤和洗煤加工作业的核心所在。
抵达了所找到的矿区之后张伟才发现了问题大致所在:这时代的朔州所在的位置与后世的地图似乎并不太一样,顺着整个大河走向似乎更偏北一些,也是位于临近森林和草原的交界之处。但附近的地形却不像夏地那样平坦,有不少的山脉。选定矿区所在位置距离大河的距离虽然看起来比后世的朔州距离黄河近的多,最近的地方也有两天左右的山地陆路路程,大概百里左右;并不能通过水路直接抵达。
这就意味着:暂时负责这段陆路运输的手段恐怕只有人力挑夫。四天往返距离虽然在人力挑夫携带物资和给养的运输范围之内,但这样算下来一年四季最多也只能完成八九十个往返、每次往返排除给养五十公斤左右的煤炭物资的话那就是每年一个人工只能运输四五吨煤,仅仅是人力运输挑夫就需要五万人的规模才能满足每年二十万吨煤炭产量所需要的人力。
相比之下,水运反而不是太大的问题了。哪怕是人力动力的螺旋桨,沿着河流往返计千公里算,一年排除少量枯水期也至少可以维持四十个波次的运输,人均煤炭运输能力四十吨。如果仅仅是需要数千水路运输人力,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