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认为这将是一场摧枯拉朽的作战。因此最大限度上集中了兵力。
负责指挥的波兰将领们见到对方似乎并没有什么骑兵长矛一类的东西,甚至连马刀也没有。因此近战也就不会遇到任何问题,唯独对手的火器很可能如同传说中的那样格外强大,因此从两军对垒左右的一里半左右的距离上骑兵们就尽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冲锋。
不论是马力可能的耗尽也好,还是队伍在面临对手的时候有些不整齐的情况也好,在对方根本没有什么近战威胁的情况下也都不算什么了。
对于张伟所率领的队伍来说,几个月依赖的行军过程让八千人左右的队伍平均每人都回复了三枚左右的箭散弹。星星峡与中亚峡谷两次大规模作战中消耗的箭散弹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补充。整个队伍的弹药携带量重新接近到了刚刚出征的时候,在面临对方有些蹊跷的进攻的时候,张伟最终还是下达了按照预定作战方案不受限制使用火力的命令。
不仅仅是一般新军官兵如此,就是在各队中负责支持作战的现代火器手也被允许至少可以投入千发左右的子弹于这场交战中。当然目标还是尽可能的攻击那些看起来是骑兵独立战术集团指挥官或将领一般的人物。
在逼近到一里左右的距离的时候,张伟所率领的队伍面对敌军绝对优势兵力的侧翼进攻似乎还没有什么反应。这更是让在一开始有些紧张的波兰人松了一口气。至少最为担心的线膛枪击或炮击之类的特色火器并没有出现。
其实,后装线膛枪一类的东西也并不是十九世纪才出现的。早在文艺复兴时代就有一些能工巧匠们能够制造出火绳或者火门意义上的后装线膛武器了,只不过让这种武器没有漏气问题、没有严重的工时造价问题却是不可能的。不过做为人们对“神秘强大对手”的一种想象,那确实是可能猜测到的东西之一。
逼近大概二百米左右距离的时候,因为过长的全速冲击,波兰人的骑兵前锋开始有些不整齐起来。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决不可能出现的,只是因为张伟等人所率领的队伍摆出了一个过于怪异的松散横队,才引得对方根本无需顾虑冷兵器时代作战中的一些基本常识了。
波兰人并不绝对是什么麻烦,不过见张伟见到对方似乎没有在马上骑射的打算,还是终究打算把对手放到更近的距离上展开火力。
中亚通道之战让张伟明白在面临有些重要的大型战役的时候刻意的追求零伤亡并没有什么意义。整个欧亚大陆上对手的作战潜力并不是无限的,这样的作战最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