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步之遥。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张伟才忽然间想起一件关键的事情:“这台内燃机看样子是通过压燃的原理来完成工作的?”因为好歹在后世还算是有一些见识,因此张伟虽然不十分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但确实印象里有柴油机在工作时那种特有的响声。而且在张伟的印象里好像柴油机的出现可要比汽油机晚的多了。
“对,是压燃原理的柴油机,可什么是柴油我初步的翻阅了一些资料却怎也搞不明白,一开始的时候听说有的发动机可以用酒精,但似乎实验并不成功,就改成菜油,这才让发动机的工作到了能用的程度。。。”
听到这样的回答,张伟也终于释然了:为什么很多穿越架空里攀登科技树最多只能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张伟曾经想过一些原因和理由:比如现代中国的工业劳动生产效率就与西方制造业相去悬殊,不算劳动时间和先进地区开发区的高新产业都能有四倍左右的人均增加值差距。如果用落后二三线地区相比,那可能就是十倍左右的劳动生产效率差别。在工业自动化上或许因为劳动力成本的缘故有着本质的不同。很多技术检测设备也并不普及,靠谱的质量都只能靠长城汽车那种军事化管理。从本质上看:现代中国实际上只是一只脚踏入了信息时代,而很大一部分身躯其实还停留在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技术效率下。这样时代所来的人当然就只能最多教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水准的“徒弟”,而能够找到的一些毛时代的技术普及资料,其技术水平也就处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夕蒸汽文明晚期左右的程度。而根本没有一些资料来掌握的人,顶多也就只能到明末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差不多水准的了。
直到开始试制内燃机的时候张伟才发现:整个夏地在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方面的积累是那样的不足。或许是受到自己影响的缘故,很多人在数学和物理方面都很重视,可是在化学方面的基础如同没有炼金术打底的古代中国一样几乎为零。
而一个完善的产业体系,在缺乏足够的化工能力的前提下当然是会存在障碍性问题的。
以前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处于对伪满国工业体系的鄙视,或者社会主义年代一些畸形工业结构的教训、以钢为纲大炼钢铁等现象的警惕和对现代经济体系的崇尚;张伟总有一种钢铁和石油等传统经济实际上并不能代表工业经济全部的印象。
可是当对实际的东西有了一些了解的时候,张伟对“钢铁是工业的骨架”“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这些话则有了更多意义上的了解。钢铁和石油的确不是工业的全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