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其实是点歪了民族发展线,应该及早地“改正”属于华夏族群那些聪明人错误的方向。比如猪哥亮这位兄弟好好去研究木牛流马就好了,没事干研究怎么放火烧人实在是浪费那颗聪明的脑袋。还有一位叫沈括的兄台,好好去走科学发展路线多好,干么要先是掺和政治,后面又跑去带兵,最后更是不务正业地跑去陷害宋时的亚洲第一大诗人!
类似的人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简直是就数不完!
一个民族的聪明人琢磨的都是准备怎么坑人,想想都令人觉得可怕,再有后来的儒家当政,将任何的科技进步都视为奇技淫巧,这个更加的可怕。然而。改朝换代被视为正常的流程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因为不管积累再多先进的知识或是科技,总是要被一次次的战火毁灭。
“是这样的吗?”冯劫听完蒙恬的一些叙述,感到震惊的同时依然非常不解:“皇帝不是最热爱战争。怎么会……会有意识地在削弱研究关于战争的打法?”
“不,不是削弱,是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蒙恬对这个有过很详细的思考,但是他并不打算告诉冯劫,一来是没熟到这个份上。二来是两人现在效忠的并不是同一个人,他将话题转到了其它的方向。
皇帝从未削弱帝国关于战争的潜力,太尉署的存在就是明证。皇帝是在鼓励更多的人走向不同的道路,可是对于战争的研究并没有停止,例如一些军事学校不是有专门的参谋课吗?
蒙恬所知道的是,皇帝有一套新的建军理念,那就是尽可能地加强帝国军队,从物质上给予最完美的加强,然后用强大的实力去进行碾压,同时也并不是没有在使用战术或者是战略。但用得最多的是战术,战场指挥需要明白的也只是战术,战略是国家层面的一种部署。
很多个军团的中郎将都配有太尉署建制下的参谋团队,征西兵团也有这样的团队,参谋们一般是得到高级将领的部署,然后将一个大方向上的事物做到细节化上面……既是制定行动的战术。
秦封国的军队没有参谋团队,依赖的依然是个别几个人,那么秦封国的军队和帝国的军队已经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风格。
“其实皇帝建立军校的唯一用途就是在批量生产参谋,是一群不上也不下但是能够群策群力的协同者。”蒙恬心中其实是肯定这个政策,他想:“有些人是很特殊。可以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决定一场战局的胜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帝国军队走的是以绝对优势碾压的道路,不需要任何的冒险。其实,只有实力不足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