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才彻底火了,而且是从上到下的。
之前的马文才,在士族门阀的眼中不过是一个乡下地方(吴兴)上来的少年,靠着小聪明谋到了去国子学的机会,又走了狗屎运得到了天子赐字的荣耀,但就像皇帝有时候也会突然喜欢上哪只阿猫阿狗一样,他在顶级士族的眼里,绝比不上受宠的什么猫狗。
但同泰寺里的那场“劝谏”,以及后来白糖风靡一时的风向,却让马文才的名声如日中天。
这个还未曾加冠的年轻人,几乎就成了人生赢家的代名词,也是许多次等士族心目中的偶像。
追捧者有之,嫉妒者自然也不少,马文才在国子学中得到的冷遇和热情几乎一样多,就连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五馆生内部,都隐隐有些不服气的样子。
这一切本来就在马文才的预料之中,也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如果像是褚向那样害怕出头就被别人敌视的话,那就只能选择一辈子装傻,让他当个傻子,还不如死了算了。
木秀于林,本来就要承受风摧。
但是很快的,这些嫉妒就消失了,马文才变成了让人同情的那个。
祝家船队遇到匪盗,未婚妻落水身亡的消息,被马家送入了京中。
这个时代的人寿命很短,以至于一直有早婚的习俗,马文才这个年纪才定亲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很晚了,国子学里很多才十四五岁的学生都已经成了家,在读书过程中回去成亲更是很普遍的事情。
但在读书过程中变成鳏夫的,就这么一位。
一时间,无论是和马文才熟识还是不熟识的,在见了他之后都会满含同情地说上几句:
“你夫人的事情我也听说了,请节哀顺变。”
“大丈夫何患无妻,这也是命中注定,不必自责。”
“现在的匪寇也太猖獗了!我一定让父亲上奏朝廷,绝不会姑息匪患!”
作为被“安慰”的对象,马文才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可面上还要装出悲痛的样子,他脱下了自己的华服,换上了素麻制成的白衣,似是在哀悼自己逝世的未婚妻。
无论如何,比起上一世来好太多了。
马文才眼神晦暗地想起上一世。
起初,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还没有传的这么快,他只是感受到了侮辱,在收回了祝家退还的聘礼后回到国子学来读书,但就像是噩梦一般,不知怎么的,来自于南方的传言像是风一般就传遍了整个大梁,他突然就成了让士族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