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德让的辅佐下,萧绰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自萧绰变革之后,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辽国内政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
北宋雄州(今河北雄县)知州贺令图及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等人听说萧太后的风流韵事之后,联同文思使薛继昭等人相继向宋太宗进言:“如今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而其母与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正是对辽用兵的大好时机。”于是,宋太宗于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对辽国发动“雍熙北伐”。宋军兵分三路出兵,取得了一些胜利。
萧绰以耶律休哥抵御东路宋军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轸抵御西路宋军杨业一路,后亲带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赶到南京,与耶律休哥协同作战。
五月,萧绰亲披戎装上阵,一面率兵在正面与曹彬对阵,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军后路,阻断水源粮道。曹彬所部大败。
萧绰腾出兵力,转而对付西路宋军,极大鼓舞了辽军的士气。宋太宗连忙下令西路军全线撤退。宋军士气低落,一路连吃败仗。杨业得不到后方有力的支援,最终包括杨业之子杨延玉在内的所有部属都全数殉国,杨业本人也被活捉,悲愤之下绝食殉国。
萧绰下令将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边关各地。辽军士气大振,而宋朝守军则大受打击,未曾对敌便已经失了信心,无法守住已经夺得的土地。辽国顺利地收回了所有的疆土。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深秋闰九月,萧绰领着辽圣宗耶律隆绪、韩德让,率二十万辽国精锐部队南征大宋。辽军势如破竹,两个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距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
北宋宰相寇准坚持请求宋真宗御驾亲征、激励士气。当宋真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前线时,士兵高呼“万岁”连延不绝,声震数十里,人人同仇敌忾、个个视死如归,很快就集结起数十万之多的援军与辽军对抗。
这对萧绰的南征大计自然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久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辽国名将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用弩射中身亡。辽军未战先丧大将,士气大受影响。萧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