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富裕,都要给些吉利钱的,不在乎多少,三文五文图个高兴而已。
哪知这位学生却只一笑,眉尾挑起,点了点头,背着手,不紧不慢地走了。
无他,只是没钱。
这女子走到四方街北的大理寺门前,抬头看了贴在大理寺外的律法榜,见自己的名字挂在第一位,金光闪闪。
她笑了一笑,负手而立,微微点了点头。
“不错。”
当日考试成竹在胸,答题解题均是顺畅,她知道自己肯定能中,但没想到,还能中个头名,果然运气不错。
不过大理寺律法科和其他的不同,中了不代表就能穿上大理寺的官服,还需通过复核才是。
复核就是核查中榜的学子们身份籍贯是否作假,父母亲族是否触犯过十六条大罪,以及考察他们个人的能力是否能担起大理寺重任,通过复核的中榜人,才可留在大理寺当差。
正因如此,每年考律法的人不多。
不多时,一青衫男子手持名册,从大理寺内越门而出。
虽此人未着官服,但那女学生见他手上握有名册,当即理了理衣角,上前拱手一礼。
“学生沈情,见过大人。”
青衫男子驻足,细眉挑起,狭长的眼睛半垂着,持笔翻了名册,见沈情二字正在新录的名册之上。
沈情直起身,双手送上名牌。
“沈情……沈知恩。”那青衫人接过名牌,抬眼打量她道,“律法科头名。”
“正是学生。”沈情抬起头,一笑,双目如溪水凝光,熠熠发亮。
“你是崖州人?”
“是,学生原是崖州武湖人,后在白郡青崖书院求学。”
“天顺二十二年生,生月不详,州试时报的……十七岁?”他微微惊讶,因为年纪,也因为别的。
“是。”沈情又是一笑。
因律法冗杂难考,往年合格考生的年纪大多集中在三十岁上下,且考过三次都算少的。而今年律法科的头名,却是个头次入京参加科考,年十七的年轻姑娘。
那核实名录的大人再次打量她,末了,还了牌子,旁边一位带刀侍从递来一签筒,那青衫大人言道:“抽签吧。”
沈情抬头,见签筒里唯有六根签,又想大理寺今年只录了六位学生,便猜测这签筒里的签与之后的复核有关。
“失礼了。”沈情挽起袖子,抽走一签,摊开一看,签头有俩红字: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