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便让焜昱国的军队回去了,魏国的军队继续征战,把高句丽等柔然的附属,逐一击败,打的柔然北遁,不敢再南侵
之前,魏国与刘宋拧巴着,但在430年时,两国又和好了,每年信使不断,互通往来。
为什么要和好呢?
在魏国,拓跋焘准备收拾掉大夏和柔然,好全力对付刘宋,不用再发生因为柔然要跳腾,不得不放弃大好局面,撤回去防守。
在刘宋,武帝刘裕去世后,少帝刘义符继位。史书中言,刘义符在刘裕生病期间,因为没有人管束,游狎不止,继位后,根本不理会父丧、国家大事,哪怕是北魏犯境,也照样只顾游玩。
受命辅佐刘义符的檀道济、谢晦、徐羡之等人,一看这还了得?现在不过才十七岁就如此,再等以后,国家还不得被他败光了!
于是,刘义符登基第二年,先被檀道济、徐羡之等人起兵宫变给废了,后被咔嚓了,刘义符给咔嚓了,按顺序来说,应该是刘裕的次子刘义真继位,但,徐羡之中意刘义隆,于是先将刘义真贬为庶人,之后又将他也给咔嚓了。
皇位之争真是……不知该用什么词形容了,诸子之间不相互杀,权臣杀。
皇室宗亲,生那么多儿子,觉得就是用来在内讧中消耗的。石勒死了,石虎把石勒的子孙杀绝了;石虎死了,冉闵把石氏子孙杀绝了。
这些所谓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一点都不值得羡慕,反倒有些可怜,不但连父母没法选,连自己的人生都不能选。
老实说,狗熊比较讨厌徐羡之这样的人,手伸的太长,就算史书中,将他们美化成了忧国忧民的忠臣,也不能掩盖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拥立对自己有利的人。
况且,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史书,多半都是美化自己而贬损敌人,里面含了多少水分,我们现代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带着脑袋去看了。
他们这些杀皇子的人,也没得到好下场,刘义隆被众人拥立即位,稳固了自己的权利后,便以“废弑君主”等各种罪名,下诏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治罪。
文帝刘义隆虽然处置了这些权臣,但,还有个弟弟刘义恭,刘裕生前颇为宠爱刘义恭,简直到了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的地步。
都说慈母多败儿,其实,慈父也多败儿。对刘义恭的溺爱,便造成了他花费无度,只知吃喝享乐,附庸风雅,却在治国理政方面无能,或许因为如此,刘义隆才没有对他下手吧。
总之,就是因为有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