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念行罢了叩拜之理,退至一旁跪坐在齐恪身边。仍是垂着头,谨守着殿下姑父教授的君臣之礼。武顺帝看着这个长相随了盛远八九分的小儿郎,思绪纷杂,恍然间像是回到了少年之时。
岁月倏然之下,昔日玩伴已为人父,而那时不足韶年齐恪也是大婚在即,想来儿女萦绕之日也是计日奏功,回首再看自己虽是贵为至尊,然却真是个孤家寡人,无嗣无续。
武顺帝辨不清如今心中是叹、是概、是哀还是妒,只是看着这珠玉一般的小儿郎,心中的怜爱是尤其分明。
“盛念于将来可有立志?”
“回陛下!盛念是有立志!”莫念虽是拘束但是不怯,答得清亮。
“说来与朕一听!”武顺帝与皇后一齐笑了,这四、五岁的儿郎究竟是立了何等样的志向,才是这般胸有成竹!
齐恪与盛馥对看一眼,均是想着他可是要再说出昨日在家中所言,齐恪正想提醒一二,却不料莫念已是果不其然地回道:“回陛下,盛念之相乃为做一隐士!”
按武顺帝想来,莫念或者会回将来跟随父亲料理盛家事务,以保盛家百年不衰为志,或者就是以他的“殿下姑父”为表率,做一个名冠天下之文士,却不料这小儿郎抛却万般不要,意志只在“隐士”之上。若按常理,这般年纪的儿郎,纵然是启蒙开智了,也未必知道隐士是为何意。难道是齐恪为防盛远日后再娶、再有所出,而特意教授这儿郎要做“避世”之举的?
“盛念又可知隐士是为何意?”
“回陛下,盛念知道。盛念来日不做伴山乐水之隐,亦不做待时之隐,只期做那以德正行、传业授道之隐。”
“哦?”武顺帝顷刻间起了兴致:“朕愿闻其详。”
“有武昌人郭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又有寻阳人翟汤,笃行纯素,仁让廉洁,不屑世事,耕而后食,人有馈赠,虽釜庚一无所受。”
“仲有高密淳于人徐苗,累世相承、皆以博士为郡守。苗少家贫,昼执姐未,夜则咏诵。弱冠,与弟贾就博士济南宋钧受业,遂为儒宗。”
“亦有酒泉人祁嘉,少清贫,好学。依学官诵书,贫无衣食,为书生都养以自给,遂博通经传,精究大义,西游海诸,教授门生百余人。”
“此类种种,不胜枚举。皆为盛念楷模,且盛念于钱财无忧,更可助力以德正行、传业授道之隐!”
小儿郎侃侃而言,武顺帝不得不